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技术电影的本体性建构——以李安的两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 收藏
新技术电影的本体性建构——以李安的两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

新技术电影的本体性建构——以李安的两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为例

作     者:毛一茗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艳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新技术电影 本体性建构 数字技术时代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双子杀手》 

摘      要:本文以李安导演的两部新技术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为例,从讨论新技术电影与李安电影转型实验入手,在本体论框架下,分析了这两部影片的时空美学,探察了其本体论方位,最后将两个案例融入整个新技术电影,把它们引入哲学观照,从而层层揭示了新技术电影本体性建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指向。新技术条件下的电影本体论,其外延指向数字成像和沉浸式观影;而其内涵则需要电影哲学的观照。如今的总体趋势是,电影艺术已经大规模地降低了物质依赖,电影的哲学阐释更多地转向了观演关系,电影的单向度传播以及观赏的非在地性,有可能在虚拟现实和电脑游戏技术的植入下面临动摇。李安的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值得作为案例,不仅在于其技术运用的独创性和视听震撼效果,还在于其主题与形式之间存在的张力:《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反思了媒体景观对事实的虚构和个体真实遭遇的漠视;《双子杀手》反思了生物克隆技术对其操纵者的反噬。两部影片都有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反思主题。其张力体现为:形式系统由经常为异化背锅的新技术所支撑,主题却是反异化的。而技术所创造的临场式体验,帮助了其主题意义的更好实现。这预示了高新技术电影仍具有广泛的道德前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