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古汉语“果”声字研究 收藏
上古汉语“果”声字研究

上古汉语“果”声字研究

作     者:孙亚楠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迎泽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108[历史学-古代文字与铭刻]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果”声字 上古音 字形演变 语义分析 语音构拟 

摘      要:上古音是汉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语音史的源头。自古以来,关于上古音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上古音构拟一直是上古音研究的重点的和难点。谐声字是研究上古音的主要语音材料。同时,随着汉藏语系语言比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汉藏语系同源词被发现,上古汉语语音的构拟与亲属语言也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上古音的构拟不仅可以依据汉语内部材料,还可以将亲属语言材料作为参考。本文从“果声字这一谐声系列入手,探讨其上古音的构拟问题。在第二章主要对“果声字及其字形进行了研究,从字形方面结合古文字材料对《说文解字》中从“果得声之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在第三章对“果声字进行了语义分析,并且根据声符上的音近义通系联出了与“果声字有关的“声字。第四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家对“果声字的拟音,对“果声字的拟音进行补充和修订。同时,结合对“果声字语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的研究,对“果声字中所体现出的KL-结构的来源和分化进行了描述。本文认为“果字在最初命名时以kl-的语音表示持续在地上骨碌骨碌滚动的果实,k-与“果字的韵母部分一起表示“果字的圆义,l-表示果实持续滚动的状态。在后世的演变中,k-与l-分裂,以牙喉音做声母的“果声字仍旧带有“果字的核义素——圆义,而以来母做声母的“果声字因l-最初自身带有的裸露、突出显露之义,与韵母部分一起主要表示裸露、突出显露义。同时,与“果声字语音结构相似的K-L-结构的联绵词在上古时期应大多只有KL-一个复辅音音节,K-为主,表达词的核义素,L-为辅,表达词的核义素的状态,二者组合起来表达事物的形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