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科尔森·怀特海德《第一区》的城市书写 收藏
科尔森·怀特海德《第一区》的城市书写

科尔森·怀特海德《第一区》的城市书写

作     者:杨兴隆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科尔森·怀特海德 《第一区》 城市空间 后启示录 纽约城市 

摘      要:作为二十一世纪美国文学中重要的非裔作家之一,科尔森·怀特海德(1969-)结合后启示录元素与科幻背景所创作的小说《第一区》(Zone One 2011)重新审视再现了纽约城市空间,展现出作家对纽约城市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城市空间与人交互关系的深刻见解。本文借助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对怀特海德《第一区》中后启示录背景下的纽约城市进行空间解读。怀特海德借助主人公马克·斯皮茨在丧尸横行的后启示录世界中纽约与纽约人的互动体验展现了出纽约城市的三重空间,即后启示录式荒原物理空间、异化城市存在者的心理空间以及在经济、政治和生态三方面复苏的社会空间。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域下的纽约城市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绝望、可能性与确定性并存的无限张力空间。具体而言,在物理空间中,怀特海德笔下的后启示录荒原景观不仅是对“9·11事件的文学回应,更揭示了以网格布局、街头障碍以及摩天大楼等物理景观为代表的双重属性,即物理空间在提供个体成长条件的同时逐渐局限了个体与城市的发展。在心理空间中,作家以幸存者和丧尸这两类城市精神残留,揭示人们在纽约城市里所遭遇的生存焦虑和灾难记忆残存,折射出当代黑人种族的身份和心理双重困境。在社会空间中,怀特海德从广义社会层面探讨了未来纽约城市空间的可能性,着重批评经济上抽象空间的资本主义霸权、政治上虚伪的政府机构以及生态上被技术理性和垃圾所围困的城市生活,警示着社会空间复苏和发展过程中非人化的重复性。综上所述,怀特海德笔下的《第一区》展现出现代人眼中较为全面的城市空间反思。纽约城市空间既承载着人们在后启示录空间中追逐安全与自由处所的隐形渴望,又呈现出晚期资本主义背景下城市空间中人们被异化的困境与无奈。这就使其成为解读城市空间发展和预见未来城市生活的重要蓝本,从而为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景提供有益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