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摹仿论》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研究 收藏
《摹仿论》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研究

《摹仿论》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研究

作     者:肖伶伶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涛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摹仿论》 现实主义批评理论 罗曼语文学 历史主义 人文主义 

摘      要:《摹仿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论著。奥尔巴赫以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为出发点,从“摹仿的角度深刻论述了由古典至现代的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现实的再现。虽然他没有对“现实主义做出清晰的界定,但《摹仿论》在对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性描述中暗含了一个综合性的、值得探讨的“现实主义范畴,其核心是借助语文学传统来细读并探讨关注现实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写实作品,重现言词的微言大义,从而认识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力量,重构语词再现现实的生命力。第一章梳理奥尔巴赫现实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摹仿论》中的“现实主义与“摹仿理论对西方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西方学界从多个角度阐释过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内涵。“现实主义与“客观、“真实以及“再现等概念相关联,有时也指特定时期的文学运动,有多种形态的外延。相较而言,奥尔巴赫侧重从特定语境把握“现实主义的具体涵义,提出了涉及不同时期、国别、题材、文体以及人物的“现实主义范畴。基于摹仿策略的差异,奥尔巴赫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复杂呈现,也是对文学自身的摹仿或回应。理想的文学“摹仿应该以文体混用的形式再现日常生活与严肃悲剧的高度统一,以此呈现“真实而完整的历史,勾勒人类精神的现实性。第二章阐述奥尔巴赫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的个性化书写。奥尔巴赫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文学再现现实的问题:一是重塑现实性,二是建构历史性。首先,奥尔巴赫从两希传统介入西方叙事文学史,聚焦于荷马史诗与圣经故事在叙事风格与文体处理等方面的差异:荷马史诗表现为前景化、完整性与崇高性,追求“文学真实以完成文学中的现实自洽;圣经故事呈现出后景化、暗示性与日常性,侧重“历史真实以巩固统一的信仰。他还探讨了两希文学中的创作因素对后世叙事文学深刻影响。其次,奥尔巴赫通过梳理文学史问题阐发了其语文学思想。作为罗曼语文学家,他提倡通过把握“语词与“现实的关系来解读文本,从而修复历史文化的语文学传统。奥尔巴赫深受维柯历史主义的影响,在其历史主义中坚持对人的尊重与思考,进而在历史中展现人类精神的价值。在历史表现问题上,奥尔巴赫借助“喻象阐释来连接文学摹仿与历史实在的关系。喻象理论承载了犹太教——基督教传统,折射出奥尔巴赫对纳粹集权主义以及雅利安语文学的批判与反抗。第三章探讨奥尔巴赫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的意义。《摹仿论》对“现实主义的综合性阐述、对历史书写的整体性关照,展现出开阔的视野,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学批评。流亡者身份、两次世界大战下的西方文学处境以及伊斯坦布尔变革中的社会环境等构成了《摹仿论》复杂的创作背景,促使人文学者奥尔巴赫对西方文化危机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引发对文明发展的思考。奥尔巴赫所主张的文体规则是要让修辞性分析与对社会历史挖掘相互融合。这是他对人文科学研究回归语文学与历史学的坚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