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收藏
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     者:罗滢滢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侯玲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3[法学] 0101[哲学-哲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 实践 马克思精神生活观 精神生活 

摘      要: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活现象,也是人类整体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马克思精神生活观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观念展示在世人面前,是因为马克思开创性地将精神生活放置于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深切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境况,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可以看出马克思对精神生活的关注。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界定“精神生活的概念,但从归纳总结后可以发现,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足以展现一个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的模型——从“实践为理解起点,以“自由时间为精神生活发生的核心条件,以“双重运作方式作为精神生活得以形成的基本方略,以“人的解放为最终价值旨归。在“自由时间存在的条件下,人产生精神需要,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基本途径达到享有精神生活的目的。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他的思想受法国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性辩证思想的影响,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又从费尔巴哈到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开始,就体现出他对精神的关注。在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和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民主自由的思想也空前高涨。首先,马克思从在实践的基础上给予“精神生活以明确的定位;其次,马克思精神生活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精神生活现状,指出只有劳动变成“真正自由的劳动,劳动者才能获得发展精神生活的自由时间,培养发展精神生活的能力;最后,马克思精神生活观指出精神解放与劳动自由不可分割的关系,指明了寻求人的解放的最终旨归。当前,已有的关于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的研究较少,并且存在一些欠缺。一是缺乏对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内容的梳理和凝炼,二是缺乏把马克思精神生活观与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相结合。总体而言,本文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于文献研究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质体现,并从精神生活发生的核心条件、精神生活得以形成所遵循的基本方略和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的价值旨归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具有的实践性、阶级性、唯物性、辩证性的特征。其次,在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人的现代化的背景下,挖掘了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并尝试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活力和理论的话语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