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唐代“反”律化诗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收藏
唐代“反”律化诗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唐代“反”律化诗学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

作     者:杨榆峨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宗昌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4[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近体诗 声律 反律化 诗歌 

摘      要:在唐代近体诗逐渐形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反对近体诗格律的理论却屡屡出现于诗人的文集序中。通过对这些诗人理论的搜集整理,研究其写作的诗歌,从而对唐诗的发展有着更为清晰的整体认知。近体诗声律理论主要源自魏晋齐梁时期,随着沈约等人提出“四声八病,钟嵘《诗品》就对此进行批驳。之后唐初贞观到盛唐天宝开元时期,近体诗逐渐定型,与此同时,殷璠在编选的《丹阳集》与《河岳英灵集》序中皆提出反对声律的理论,并在收录诗歌中更倾向于古体诗。唐安史之乱,经历由盛转衰的诗人元结,不仅在其所编《箧中集》序中明确反对近体诗声律,而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个人文集《次山集》也只写古体诗。中唐以后,诗僧皎然《诗式》继承钟嵘思想,批判沈约理论,但也认识到近体诗加大对文人文采的要求。元稹以为声律导致诗歌“律切骨不存,因此提出“韵律调新的方法。杨绾、贾至、李栖筠、严武等人逐渐认识到以诗赋取士的弊端,“以声病为是非,于《条奏贡举疏》《议杨绾条奏贡举疏》提出改革科举制的观点。晚唐“牛李党争,李德裕等人以为“成篇不拘于只偶。而文宗为了改革平衡朝堂,试图通过科举改革,即采用“齐梁诗格,改变以往科举诗歌注重声律与文风浮艳的问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