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格局特征的关系研究 收藏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格局特征的关系研究

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格局特征的关系研究

作     者:李奇伟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秀卿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自然保护区 遥感 生物多样性评价 景观格局指数 

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人类生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人类干扰少,适合物种栖息繁衍;良好的景观格局是物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景观格局中斑块的类型、大小、形态、组合、动态变化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之一,也可为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在景观规划工作中寻找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提供思路。本文以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搜集其科考报告、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构建生物多样性指数;同时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得到土地利用/覆被数据,运用Fragstats4.2分析各自然保护区景观指数;最终对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景观指数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探讨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自然保护区建设用地相对较少,林地作为主要景观要素构成自然保护区景观的本底,对整体结构与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边缘分化程度和斑块聚集程度较高,景观斑块间连通性较好,生境风险较大。(2)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大多数已达到3级以上,且分布特有野生种群,但野生种群种类有限,各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综合各区,中国特有植物种数仅占野生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1.30%,中国特有动物种数占野生动物总数8.51%。(3)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关系密切且复杂。林地是动植物生存的主要栖息地,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但是发现各保护区内林地的景观特征与各物种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是很显著。而建设用地的大部分景观指标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特有植物种数与重点保护动物数(0.625**)、物种特有度(0.687**)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动物体型与重点保护植物种数种类(0.564*)显著正相关、与重点保护物种丰富度(0.756**)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动物体型与野生动物丰富度(-0.604**)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植物物种的丰富度能够影响动物的体型大小和丰富度。(5)自然保护区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BI与LSI(0.528**)、COHESION(0.744**)、SIDI(0.430**)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D(-0.661**)、ED(-0.485**)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景观的面积大小、数目、形状、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物过程都有较大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对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进行优化,对生物资源开展动态监测,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科学管理自然保护区,有限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