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张抗抗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收藏
张抗抗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张抗抗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作     者:白雪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红芳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张抗抗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摘      要:张抗抗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作家,亲历了中国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断在理性之维审视现实,将生态变化纳入书写范畴,在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她的小说、散文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生态失衡情境的勾勒与反馈,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画卷的展现;既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乱象,也为人类走出精神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探究张抗抗生态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历史的变迁与作家早年的北大荒知青岁月,催生了她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是她自然生态意识的萌发;她的家庭变故与漂泊经历,促使她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态,其生态意识得以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以及她在国外访学旅行获得的更为丰富的生态体验,使其生态意识走向成熟。第二章研究张抗抗自然生态主题书写。张抗抗一方面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两个角度表现了对生态危机的忧思,从人捕杀动物又受到动物的伤害中书写人与动物间的矛盾冲突,通过洼地、老柞树和火等意象表达自然生态中人与自然的关联,表现自然生态严酷失衡的一面。另一方面,张抗抗在描绘诗意的自然复归的同时,从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反思人类对动物权利及生存空间的挤压与侵占两个角度表明了动物保护立场,展现了“天道高于人道的自然生态观,她主张在城市生活中打造“绿色居室,赞美生态城市建设,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第三章探讨张抗抗精神生态主题的多维呈现。张抗抗从消费主义侵蚀下都市人的自我精神放逐、农村打工人在城乡之间进退失据的矛盾处境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冲击中摇摆不定的精神困境三个方面反映了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乱象,认为赞美朴实且充满生命力的自然人性、反思历史中的功过得失以及回归自然获得精神滋养是重新获得精神生态平衡的必要路径。张抗抗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同时期作家相比,她较早产生了生态意识并自觉长期展现于文本之中,呈现出了较为完整的生态意识觉醒过程。她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辩证地看待生态现状,认识到女性对于生态而言的二重性,勇于承认、承担生态责任并积极实践。张抗抗的生态书写能够引发人们正视生态问题,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态度方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既拓展了女性的写作空间,也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