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志远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日益显著,这一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的税收利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机制进行内部关联交易,导致法律形式和商业实质之间存在日益明显的差异。关于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其在法律和经济层面尚未确立清晰定位,导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频繁产生争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开放,营销型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活动愈发频繁和普遍。为应对这一新趋势,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管和规范,以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挑战。本文首先对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具体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精确定义、理论框架的系统构建以及运作机制的详细阐述。在分析我国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收现状以及相关规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规制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第一点是我国关于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制不健全,相关内容只在一些零散的法律条文中有所涉及。第二点是预约定价安排利用度仍然偏低,尤其是对无形资产的关注度不足。第三点是现阶段税务管理有效可比信息比较匮乏,税务机关难以获得跨国集团内部的真实数据。第四点是转让定价避税的惩处力度不足,跨国公司在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多选择将利润转移至避税地。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D公司为研究对象,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案例的基本事实、转让定价的行为判定及其调整结果。通过案例的详细剖析,揭示了我国在此领域的不足之处,还为后续改进提供了实证支持。接着深入探讨了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在营销型无形资产认定标准、转让定价调整手段及转让定价监管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从中汲取了对我国有益的启示,最后对解决我国营销型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