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姚海琳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卡脖子”技术创新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摘 要:“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顶级人才优势不强、部分大型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突出等问题,使部分“卡脖子技术仍受制于人。为了助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于2006年推出依托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下文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培育顶尖人才的重大科研创新机构。经过十多年探索,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诸多成效,同时也存在如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有何影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机制路径是什么?面对不同特征的企业主体,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聚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2006-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本文研究发现:首先,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了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有效。其次,基于动机理论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资源获取能力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在创新资源获取能力提升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吸引了高学历人才和研发性人才,并且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企业网络构建,以此占据网络中的有利位置,获得有效信息,从而促进“卡脖子创新。进一步边界探索发现,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创新意愿的高低对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企业所有权、创新意愿正向调节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企业所有权和创新意愿还存在联合调节效应,即国有企业的创新意愿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最后,本文从政策、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三个层面探究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在政策层面,当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管单位为国资委时,其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在企业外部环境层面,当设立企业所处地域为东部、所处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较大时,其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在企业内部环境层面,当设立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时,其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聚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卡脖子技术创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框架,所得结论丰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微观经验证据,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国家科技政策体系构建也具有启示价值。图7幅,表22个,参考文献1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