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证候分类的制定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运伦;滑振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摘 要:目的:1.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基于德尔菲法初步探讨头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头风证候分类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头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头风的临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1.文献研究:以“头风、首风、高血压病、偏头痛、证候、证型等作为检索词,检索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检索到的文献,分析并归纳文献中头风证候分布特征。2.基于德尔菲法的问卷调查:以前期文献研究中归纳得到的头风证候为基础,设计合理的专家问卷调查表,主要包含证型名称及具体表现。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0位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问卷星向各位专家发放问卷,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每轮问卷采用均数、百分比、变异系数来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最终形成头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头风证候分布的横断面调查:以前期研究为基础,以问卷形式收集临床上头风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舌脉等相关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频数分析,以此归纳出头风临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三大数据库,共获得中文文献10103篇,去除重复文献810篇,阅读题目及摘要后,排除不相关文献6776篇,阅读全文后排除文献2128篇。最终纳入文献389篇。相关中医证候95个,规范化最终保留中医证候8个,分别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瘀阻脑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风寒外束证、风热上扰证、阳虚寒凝证。2.基于德尔菲法的问卷调查:3轮专家调查问卷中,发放及回收问卷均为20份,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故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经过3轮问卷最终确定头风中医证候共5个,分别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瘀阻脑络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具体表现如下:(1)肝阳上亢证:头部胀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目胀,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浊上扰证:头部重痛,头痛如蒙,昏沉,胸脘痞闷,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或脉滑。(3)瘀阻脑络证:头部刺痛,痛处固定,头痛夜甚,头痛屡发,舌紫暗,舌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细涩或弦涩。(4)气血亏虚证:头痛绵绵,遇劳加重,头晕,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自汗气短,舌淡,苔薄白,脉弱。(5)肝肾阴虚证:头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3.头风证候分布的横断面调查:共调查230例头风患者,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1,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按照证型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排序为:肝阳上亢证(29.13%)、痰浊上扰证(26.96%)、瘀阻脑络证(20.87%)、肝肾阴虚证(16.52%)、气血亏虚证(6.52%)。(2)按照症状出现频数的高低依次排序为:头痛(100%)、头晕(53.48%)、乏力(36.52%)、口干(31.30%)、急躁易怒(26.96%)、胸闷(25.65%)、耳鸣(23.48%)、心烦(21.74%)、失眠(21.74%)等。(3)不同证型的具体症状表现上各有不同,按其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序,各证型居于前15位的症状如下:肝阳上亢证临床证候分布特点:舌红、胀痛、急躁易怒、失眠、头晕、脉弦、口干、心烦、口苦、心慌、目胀、胸闷、耳鸣、失眠多梦、苔薄黄。痰浊上扰证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头晕、舌红、胀痛、头昏沉、脉弦滑、心慌、乏力、失眠、胸闷、苔黄腻、恶心、头部重痛、有齿痕、口干、舌暗红、苔白腻。瘀阻脑络证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刺痛、舌暗红、夜间尤甚、苔薄白、头晕、脉弦涩、失眠、心慌、乏力、急躁易怒、舌紫暗、胸闷、恶心、胀痛、头昏沉、口干、有瘀斑或瘀点。肝肾阴虚证临床证候分布特点:舌红、少苔、头晕、乏力、耳鸣、口干、腰膝酸软、胀痛、心烦、盗汗、神疲乏力、视物模糊、胸闷、空痛、时轻时重。气血亏虚证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头晕、乏力、自汗、隐痛、舌淡红、苔薄白、心慌、气短、失眠、遇劳加重、神疲乏力、脉细、胸闷、口干、苔白。结论:1.头风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型,分别为: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扰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2.通过对230例临床头风患者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头风最常见的证候为肝阳上亢证,其余依次为痰浊上扰证、瘀阻脑络证、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证,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3.头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乏力、口干、急躁易怒、胸闷、耳鸣、心烦、失眠等,据证候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