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臧文斌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3[医学-老年医学] 120404[管理学-社会保障] 10[医学]
摘 要: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人口结构发生转变,同时受家庭育幼功能变迁及现有社会儿童照料服务发展滞后的影响,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隔代照料之中。“三孩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根植的传统家庭观念会让年轻一代更多地将中老年人视作理应提供照料的角色,从而忽视其在照顾孙子女时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为此,在倡导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当下,探讨隔代照料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一定的必要性,加之现有的部分研究更关注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对隔代照料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问题也有待拓展和补充。基于此,本文在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对隔代照料行为如何影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从规范隔代照料行为,完善我国儿童照料体系,维护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政策的角度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解读这一问题。为探究隔代照料如何影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在充分借鉴以往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角色紧张理论、角色积累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依据,选用CHARLS2018数据构建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模型,对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对隔代照料的影响做全面衡量,本文将自变量替换为照料强度,以照料时间及照料孙子女的数量为测度进行回归,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研究的结论,并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社会交往及子女代际支持视角进一步探讨并考察了隔代照料影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随后从中老年人群体内部着手,考虑不同特征样本的差异性,分别从性别与居住地两个视角探究隔代照料对不同中老年群体健康效应存在的区别。研究结论表明:首先,隔代照料显著影响了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对中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产生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提供隔代照料的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得分更高,而抑郁情况得到缓解。通过工具变量检验发现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被低估。其次,在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检验中发现,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的正向作用通过而并非全部通过社会交往和子女代际支持的途径来传递。中老年人通过提供隔代照料增加了自身的社会交往,促进了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这些影响又在中老年人更好的认知能力及更低的抑郁程度上形成了反馈,角色积累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也从中得以体现。最后,通过居住地与性别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城镇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其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从整体层面而言更为显著,而对于农村中老年人则显著改善了其抑郁情况;相较于男性中老年人,隔代照料更能促进女性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基于此研究结论,本文将微观家庭背景和宏观社会背景相互结合提出了鼓励子女共担家庭责任,发挥社区在隔代照料中的作用,建设全民儿童照料体系,制定灵活延迟退休政策,促进中老年人社会交往的五方面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在合理促进中老年人适度参与隔代照料的同时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改善,为推进积极老龄化目标的实现提供策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