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数实融合的环境减排效应 ——基于288个地级市的计量检验 收藏
数实融合的环境减排效应 ——基于288个地级市的计量检验

数实融合的环境减排效应 ——基于288个地级市的计量检验

作     者:王心宜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亚帆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数实融合 环境污染减排 面板数据模型 中介效应 

摘      要:数实融合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扩张,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力量。数实融合发展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高质量推进数实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本文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我国288个地级市(直辖市)的数实融合发展水平,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业务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规模、实体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数字经济子系统和实体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由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两个子系统的权重相同;并通过非整次RSR法综合评价了环境污染减排水平;运用个体、时间双固定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探究了环境污染减排的影响因素、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测度结果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数实融合水平的均值呈现上升趋势,数实协调程度整体上逐年攀升,实现了协调等级的跃升。同时,数实协调程度在不同市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在地域层面发展不均衡的形式。东部地区超半数地级市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度协调,而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则是低度协调发展占主导地位,数实融合存在巨大的深化空间。在空间格局上,数实融合水平的分布存在区域聚集现象,其中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融合水平显著优于其他地区,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在东部地区中表现突出。我国环境污染减排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重污染区域聚集程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能产生显著的环境减排效应。此外,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均对减排效应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绿色投资、科学技术预算支出对减排有着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这是数实融合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经过程,往往会出现与预期效果相悖的情况;人口密度大、与省会距离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环境污染减排水平降低的状况。从异质性角度来看,数实融合的环境减排效应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地域差异上,无论按经济地带划分还是按“胡焕庸线分隔,均表明数实融合作用于我国偏东地区减排效应的正向影响显著。在三大城市群间的差异中,数实融合对京津冀城市群环境污染排放的降低效果最优,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实融合在城市规模较大的个体中对减排的促进优化成效更突出。城镇化在数实融合的环境减排效应中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在城镇化程度更低的个体中作用效果更显著。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数实融合对环境污染减排的正向影响,同时,通过抑制城市创新发展,能够促进数实融合对环境污染减排的正向影响。对于这一与预期相悖的结论,本文提出三点可能会导致上述作用路径出现的原因:一是当前我国数实融合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低等级协调的数实融合尚未能够有效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二是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了平台经济,线上交易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实体经济正遭受巨大冲击,难以并驾齐驱,协调发展;三是数实融合的深化需要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而新技术的研发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重创企业利润,以至于企业不愿成为“创新者。基于以上实证分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凭借数实深度融合实现环境污染减排,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脚步,鼓励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三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