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类权益”还是“真债务”? ——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研究 收藏
“类权益”还是“真债务”? ——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研究

“类权益”还是“真债务”? ——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研究

作     者:袁静雅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沈根祥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永续债 事件研究法 资本结构 

摘      要: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需求逐渐多样化,市场也逐渐发展出了适配不同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在“资金需求大+杠杆监管严的背景下,永续债逐渐成为受企业青睐的一种融资方式。永续债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自主选择空间,既可以作为权益类资产计入“所有者权益科目,也可以作为债权类资产计入“负债科目,股性与债性的认定成为其最大的特点。永续债2013年起开始在我国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对于发行人而言,永续债可以作为一种不履行实际还本付息义务的债券来降低自身债务负担,长期锁定较低的融资成本,对自身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起到一定增强作用;对于投资人而言,永续债由于具备续期条款,票面利率往往较同期限同评级一般信用债更高,投资人可以通过投资永续债获得更高的票息收入,增厚投资收益。目前关于永续债的研究中,使用实证方法研究永续债发行后对企业产生影响效应的文献相对较少,永续债属于新型金融工具,“股性和“债性的双重特征让其在融资效果认定上存在一定分歧,因此,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永续债发行后对企业的融资效果更偏向于“类权益工具还是“真债务工具,能够为发行人和投资人双方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短期维度,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将永续债发行视为一项公告事件,探究其对相同发行人其他一般信用债收益率造成的影响,以反应永续债发行后的短期市场效应,具体选取了2020-2022年间发行过永续债的中央国有企业,选用其在此3年间发行过的、发行日期在永续债发行之前的公司债券作为样本,分别研究了单日债券收益率和累计债券收益率的变动情况,探究永续债发行在短期内市场倾向于认为是“类权益资本工具还是“真债务资本工具。长期维度,本文将融资效果分为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选取了2016-2021年期间所有发行过公司债券的中央国有企业组成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分析永续债发行对企业债务负担、融资成本两方面的影响,分别验证了企业发行永续债后自身偿债能力和未来再融资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对于企业而言,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更偏向于“类权益资本工具还是“真债务资本工具。从以上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短期维度上,企业公告发行永续债的前后2个交易日期间,市场整体倾向于认为永续债属于“类权益资本工具发行,降低发行人其他普通债券的收益率,提升其价格水平,但在永续债发行当日,市场更偏向于认为是“真债务的发行,当日其他债券收益率较大可能出现上升,债券价格降低。单日收益率变化上,在公告发行前2个交易日、公告发行第2个交易日、公告发行第8个交易日均会出现显著负向波动,其他普通债券收益率降低,债券价格升高,而在永续债公告发行当日有较大概率出现正向波动,债券价格降低;累计收益率变化上,在永续债公告发行前2个交易日至后2个交易日期间,对其他普通债券收益率变化整体存在一定负向影响效应,即降低相同发行人其他普通债券收益率,提升债券价格。第二,在长期维度上,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行为能够降低自身债务负担,增强再融资能力,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更偏向于“类权益。永续债发行后,其产权比率将显著下降,意味着企业债务负担变小,同时降低企业财务费用比率,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从信用资质分析角度来看,债务负担的减轻和再融资能力的加强能够提升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投资者提升其信用级别。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使用PSM-DID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具有可靠性。第三,上市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优于非上市企业。无论企业是否上市,发行永续债对其自身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对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的提升作用均是显著的,但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上市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融资效果强于非上市企业,主要体现在降低自身债务负担的方面,上市企业发行永续债的行为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偿债能力,而非上市企业的效应低于上市企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