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收藏
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作     者:吴成龙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斌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10[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主      题:MOOC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与应用 扎根理论 灰色综合评价法 

摘      要: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又叫慕课。自MOOC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入MOOC阵营,建设了数不胜数的MOOC。MOOC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了教育方式,其具有的在线、开放等特点满足了大规模人群的学习需要,有力的推动了教育变革。尽管如此,MOOC辍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也导致MOOC质量遭到了大量质疑,致使学分认证也难以推动。为了提升MOOC质量,一些学者构建了MOOC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专门围绕MOOC评价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评价指标体系多是针对某一专业而设计,且大多是以学习者视角提出,视角过于单一;许多研究都采用思辨的方法,做自上而下的演绎,或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表面信息,并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情况,难免导致所得的MOOC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合理;一些研究只是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未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深入研发一套评价模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在现有课程评价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访谈法对MOOC建设者、MOOC教师、MOOC学习者进行访谈;其次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制定了初拟MOOC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最终构建出了包括课程内容与资源、教学团队与支持、教学方法与活动、教学交互与效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MOOC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群组G2法确定了权重;最后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将此评价模型运用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发现v1课程中,课程详情清晰,资源更新速度快,重点考察了学习者的教学设计等能力;但教师肢体语言略显单调,视频中的背景、课件的美观度不足,且点进一些资源链接后,看到的资源为乱码。v2课程教学理念较好,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教学方式多样,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相对较多;但团队成员只有一个主讲教师,没有助教,学时安排并不清楚具体,开课通知次数少。v3课程中,无论是视频背景,还是课件背景,都较为简洁美观;但没有学习计划、课程特点、课程对象等信息,也没有提供证书,教师较少启发学习者思维,不能引发学习者思考,课程只有副教授,没有教授与教学名师,且助教少。文章最后从改变课程结构、细化课程详情,精磨课程视频、丰富资源种类,优化课程团队、提升教师素养,变革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交互、提高学习效果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MOOC评价做出一定的贡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