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类型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收藏
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类型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类型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作     者:赵丹霄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录仓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60201[历史学-历史地理学] 03[法学] 030302[法学-人口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人口老龄化 黄河流域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具有规模大、速度快、超前化、城乡不平衡等特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今后必须面临的重大任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做为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对实现国家战略具有基础性作用。在人口减量化、少子化、外流化的背景下,黄河流域的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把握老龄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厘清和识别老龄化类型,剖析其驱动机制,对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应对老龄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611个区(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老龄化水平、老龄化速度、老年人口集聚度、老龄化类型等,系统剖析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格局。从人口发展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切入,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揭示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究竟是就地老化的结果,还是迁移残留(稀释)的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0~2020年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并呈现自下游—中游—上游递减的空间格局。上游地区老龄化程度低,增速快,内部不均衡性强;中游地区老龄化水平显著提升;下游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增速慢,老年人口最为集中。(2)2000~2010年间,黄河流域人口老龄化历经了从慢速向快速发展的过程,且上中下游分异明显,上游中游下游;2010~2020年间,老龄化增速呈现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点。(3)流域内老龄化水平、老龄化速度—水平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老龄化水平关联类型区以LL区域和HH区域为主,集中连片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老龄化速度—水平双变量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说明老龄化速度和水平一致性增强,表现出“又老又快的特征。(4)人口老龄化类型以“残留老化型和“就地老化型为主,且残留老化型占比上升,并主要集中在下游和中游地区;未老化型和潜在老化型集中在上游地区,但数量逐渐减少。围绕各省(区)核心城市,出现稀释老化型。(5)人口老龄化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潜在老化型地区主要受人口自然变动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到2020年时,迁移率影响力增强;稀释老化型地区中迁移率和人均GDP影响力最高;残留老化型地区以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率为主要影响因素;就地老化型地区受潜在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集聚度影响更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