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短视频生产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淑媛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一大批农村女性抓住短视频创业的机遇,立足家乡的特色优势和风土人情,拍摄短视频,向网友展示出新农村的风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对抖音、快手共200位农村女性的短视频账号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并且与对8位农村女性短视频创作者进行深度访谈,探讨农村女性群体在短视频中的具体呈现、动因、实践机制、影响因素等。研究发现,农村女性拍摄短视频的目的是通过平台激励、带货佣金、直播打赏等方式获得经济利润,次要原因是拍摄短视频能够满足她们休闲娱乐,寻求认同的需求。从外部环境来看,政策的规制和引导、平台的因势利导、新闻的宣传报道也为农村女性短视频的发展不断助力,农村女性短视频聚集起众多流量。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农村女性会先进行模仿成功账号打造人设,同时采用简单的随拍式进行拍摄、记录、剪辑,在发布的过程中,通过与话题进行链接,与合作账号共享流量,促进传播。通过对农村女性的账号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头部的农村女性创作者多集中于西部地区,年龄不均衡,年轻人偏多,职业身份多样化,但大部分农村女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生产的短视频形式种类多样,包括记录生活类、美化类、美食类、语言类、情景剧类。在短视频中,农村女性多呈现朴素自然的身体形态,近一半的农村女性使用方言,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在情感表达上,大多数的农村女性自信大方地向大家展示农村的壮美景色,但也有很多农村宝妈在镜头面前抱怨、哭诉,迎合观众对农村脏穷苦累的刻板印象。总体来说,农村女性短视频的发展态势良好,但研究也不能忽视农村女性博主的内生困境,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农村女性暴露出了人设造假、卖惨求同情、价值观引领失范的“掣肘之痛。只有政府完善服务,加强监管;平台积极引导,精细运营;创作者提升能力,深耕内涵才能实现农村女性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