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表现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立恒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肝豆状核变性 QSM T2 mapping IDEAL-IQ
摘 要:目的:探讨三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QSM、T2mapping、IDEAL-IQ)对于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选取的34位样本,其中24例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QSM、T2 mapping和IDEAL-IQ技术的检测。分析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脑部豆状核、红核、黑质以及丘脑四个部分的磁敏感性的差异,并筛选出最具临床价值的检测方案。结果:根据检测信号,对于豆状核、红核、黑质以及丘脑四个部分的磁敏感性的差异进行定量的分析。豆状核中,QSM技术、T2 mapping技术和IDEAL-IQ技术检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红核中,QSM技术及T2 mapping技术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IDEAL-IQ检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黑质中,QSM技术、T2 mapping技术和IDEAL-IQ技术检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丘脑中,QSM技术及T2 mapping技术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IDEAL-IQ检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部磁敏感性进行检测,QSM对于磁敏感性的差异检测最灵敏。T2 mapping技术主要用于心肌梗塞的检测,并未有相关文献进行HLD患者脑部磁敏感性的差异的检测,正常组的数值大于患者组,其原因可能由于肝豆状核变性是慢性疾病,其病变处水含量丢失较多,含量和金属粒子呈负相关。此外,IDEAL-IQ的灵敏性低于QSM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