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庆伟;孙立坚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摘 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从县级单元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能较好地揭示出地方经济发展的演变规律。河南省近年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研究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对推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理论为支持,基于河南省2005-2020年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等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测度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探测其驱动机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随时间推移正在逐渐扩大,相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发展速度最快的新郑市是发展最慢的安阳县的1 2倍;发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市域周边,发展速度滞后的县域数量占比较高。(2)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和显著的集聚性;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冷热点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济源市为核心的西北部地区,所属县域数量持续增多,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所属县域数量持续减少;县域经济重心整体移动方向为东南方向,且随着时间推移表现出菱形状走势。(3)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第二产业增加值、经济基础、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常住人口、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作用;各影响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任意2个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解释力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以双因子增强为主;主导交互因子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常住人口、经济基础∩第二产业增加值。基于此,在发展进程中,政府应加大投入留住人力资源,夯实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