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丁玲1940年代的编辑实践研究——以《解放日报·文艺》《晋察... 收藏
丁玲1940年代的编辑实践研究——以《解放日报·文艺》《晋察冀日...

丁玲1940年代的编辑实践研究——以《解放日报·文艺》《晋察冀日报·副刊》《长城》为中心

作     者:张洁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相美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      题:丁玲 《解放日报·文艺》 《晋察冀日报·副刊》 《长城》 编辑思想 

摘      要:近年来,作家丁玲的编辑身份与编辑实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丁玲编辑思想、理念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掌握其文学思想与革命理念。作为其编辑思想的实践成果,《解放日报·文艺》《晋察冀日报·副刊》《长城》等报刊的创办、改版充分体现了丁玲的文学主体意识与对政治文化的思考。基于此,本文一方面以丁玲的编辑实践作为解放区报刊编辑的代表性案例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展现党的文艺政策、解放区政治文化语境对报刊编辑的方向引导、话语规范作用,梳理出报刊主编群体对该类政策、语境的主观接受、自我调试过程。另一方面,结合丁玲所处的战时背景、政治语境与社会环境,全面探析丁玲在《解放日报·文艺》《晋察冀日报·副刊》《长城》等报刊编辑过程中编辑理念形成与变化,更为全面地考查丁玲文艺思想的变迁之路与革命观念的成型历程。作为《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主编,丁玲更多是以“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立场来进行编辑实践工作,进而实现其源于本心的政治革命理想。《讲话》之前党的文艺政策为丁玲创造了能够发挥文人个体意识的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丁玲特别注重对报刊作为公共自由的文化空间的营造,以及借助于“以编辑为主导的议程设置,来促成多元共生的艺术场域的生成。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丁玲在该阶段的编辑思想、理念与解放区整体尤其是《讲话》后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存在些许的“错位。其间,对于延安时期“杂文热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丁玲所主编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副刊》是《晋察冀日报》在张家口时期最具特色、最富有影响力的文艺副刊之一。对《晋察冀日报·副刊》的成功开辟标志着丁玲“为群众办刊思想、理念的成型。随着《讲话》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方针,解放区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从表达方式、表达内容到艺术生产、传播机制均高度规范化、体系化的文化样态。丁玲在编辑工作中,一方面响应战时舆论,将政治性与战斗性相结合;另一方面走文艺大众化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诚然,在该阶段丁玲也非常重视对创作思想的自由讨论,从其编辑实践中体现出她对文学风格个性化、文学思想自由化的坚持。作为丁玲编辑生涯的又一重要实践,丁玲主编的《长城》杂志充分体现了编辑的主体意识。丁玲的主体意识以对战时语境与政治形势的遵循为前提,注重在意识形态规范下对文艺水准的持守与宣传效能的把握。一方面,注重革命话语下的舆论引导,着眼于提高文学艺术的思想性、宣传性与普及性;另一方面,按照文艺体制化的规范引导,尝试拓展刊载作品的文学内涵与多元风格。论文具体以《解放日报·文艺》《晋察冀日报·副刊》《长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丁玲在20世纪40年代编辑思想与理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启示:一是促进文化传播,加强作者与读者意识;二是坚持编辑独特鲜明的主体意识,注重刊载文章的时代精神、审美价值与文学内涵;三是编创合一,坚持编辑身份与作家身份的互动融合,实现双向互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