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吲哚布芬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收藏
吲哚布芬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吲哚布芬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     者:朱前深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玄一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特发性膜性肾病 吲哚布芬 血小板聚集功能 动脉血栓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摘      要:背景及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造成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特发性膜性肾病易发生静脉及动脉血栓事件(Arterial thromboembolic events,ATE),近年来,临床上对IMN患者ATE的预防愈发重视,并且意识到IMN患者的临床重点不只是终末期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预防IMN患者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IMN确诊患者60人,分为吲哚布芬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0人。前者口服吲哚布芬100mg 2次/日,后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在入组前、入组后6个月采集血液及尿液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系列、24小时蛋白尿(Urine total protein,UTP)、凝血象、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周期内动脉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原发病恢复情况,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以及出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开始时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吲哚布芬组与阿司匹林组1:1,各30例。研究结束时,吲哚布芬组22例,阿司匹林组18例完成全部研究过程。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构成、血肌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mer)无明显差别(P0.05)。(2)与用药前相比,阿司匹林组的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升高(P0.05)。结论:(1)吲哚布芬可有效预防IMN患者ATE的发生;(2)吲哚布芬对由EPI、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较阿司匹林小,出血及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