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韦伯《约瑟夫主题变奏曲》Op.28的创作分析与演奏诠释 收藏
韦伯《约瑟夫主题变奏曲》Op.28的创作分析与演奏诠释

韦伯《约瑟夫主题变奏曲》Op.28的创作分析与演奏诠释

作     者:马书凝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茹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      题:韦伯 约瑟夫主题变奏曲 梅于尔 19世纪钢琴 

摘      要:卡尔·玛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9-1826)出生于德意志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小城欧丁中一个以音乐为生的家族。他是一位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这首《约瑟夫主题变奏曲》创作于1812年,代表了韦伯在变奏曲这一体裁上的最高成就。他对炫技技巧与辉煌的音响效果的追求符合当时的公众审美同时,还在这首作品中发挥了丰富的歌唱性。这首作品的歌唱性直接来源于作为其主题的梅于尔歌剧《约瑟夫》当中的浪漫曲《即将告别童年之际》,在之后几个变奏中,韦伯将主题中的歌唱性发挥到了最大化,展现出歌剧色彩。同时,其辉煌的炫技段落兼顾音乐性与娱乐性,饱满丰富的音响效果为音乐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戏剧性,这些都是韦伯对钢琴这一乐器的探索。他对钢琴的探索也为十九世纪的浪漫派音乐家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他创作的钢琴作品对后世诸如李斯特、舒曼等浪漫主义音乐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早期浪漫主义的先声。本文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的绪论中笔者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介绍了十九世纪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了韦伯人生中的游历时期,以及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约瑟夫主题变奏曲》的历史意义。第三章从变奏手法、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着手,并提炼出作品中鲜明的特征,即歌剧色彩与浪漫主义中个性的炫技技巧与戏剧性的音响效果。第四章为演奏诠释,第一部分结合作品布局,对演奏乐曲总体进行了宏观分析,再聚焦于变奏七,从微观角度具体分析如何结合变奏内的布局把控乐曲的演绎。在第四章的第二部分,从演奏诠释方面分析歌唱性、技巧性和戏剧性该如何表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