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国时期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研究 收藏
民国时期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研究

民国时期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研究

作     者:庞瑞灿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魏海岩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5[文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民国时期 定县实验 科学传播 晏阳初 

摘      要:晏阳初及平教会组织开展的定县实验可谓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之一。定县实验向农民传播科学知识与技术,充分促进民众理解和接受科学,正是很好的科学传播实践案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对晏阳初及定县实验的有关研究逐渐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在思想史、社会史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传播学视角剖析定县实验科学传播的思想理论、媒介途径、实践特色和时代价值的研究尚且比较少见。尽管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乡村媒介的功能与价值,但研究范式依旧较为单一,且依旧处于零零散散的状态,难成体系。故而,本研究开创性地针对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进行研究。一方面,在梳理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史料及价值的同时,将之整体化,系统化,并为当前对农科普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定县实验科学传播的研究,回顾浩浩荡荡的乡村建设运动,探究近代乡村科学传播的真实图景,并为思考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提供新的视野与面向。本研究主旨是通过对定县实验的科学传播过程、传播思想、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策略以及时代价值的多元性、全方位考察,希望能够描绘出中国近代乡村科学传播活动的一个缩影,并为当代的科学传播活动提供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方法策略借鉴。本研究整理了晏阳初、瞿菊农、熊佛西、李劭青等人的文章、著作、讲话等,分析了平教会主要带头人的科学传播观念及主导理论,具体表现为讲究人人平等、聚焦多重结构、注重社会效果的科学观,以及开拓传播渠道、贴近受众生活、注重交往互动的传播观。对传播途径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内容梳理及讨论,主要聚焦于报纸、科普读物、广播、戏剧四种媒介途径。从具体内容来看,这四种媒介途径既向农民介绍了农业、卫生等科学知识,又不断帮助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培养农民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和观念,已然成为平教会开展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就传播话语而言,平教会根据农民素质,采用去专业化表述、创作对话式作品等方法追求通俗简易的风格。就传播内容而言,平教会采用科学家撰稿、实验验证等方法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就传播过程而言,平教会采用鼓励农民投稿、培育农民演员等方法,形成参与式的传播策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传播环境而言,平教会通过开展识字运动、探索流动阅读机制、建设露天剧场等方法,不断优化农村的媒介环境,以此提高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效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