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镇远县贵洒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收藏
镇远县贵洒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镇远县贵洒村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作     者:曾军军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国庆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6[历史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主      题:贵洒村 苗族 侗族 历史文化 

摘      要:文章以贵州省镇远县贵洒村历史文化变迁为主要内容,运用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等学科知识对贵洒村苗族侗族家族迁入历史、生计方式、婚恋习俗、居住场所、信仰习俗的变迁进行研究。旨在记录贵洒区域民族历史文化,并通过调查研究尝试探索区域历史文化变迁的一般逻辑。贵洒村位于北纬26°48′25″,东经108°29′29″,属于高山地带,平均海拔860米。地处镇远、剑河、施秉三县交界处,距乡政府8公里,与镇远县报京乡、报友乡相邻。全村共有5个居民小组、4个自然村寨,分别是贵洒大寨、猫沟寨、巴所、平京。贵洒村居民以苗族侗族为主,其寨名既有汉语寨名,也有苗语寨名及侗语寨名。当地贵洒大寨、猫沟寨、巴所、平京等地名是当地居民结合地形地势特征、家族姓氏取名而来。通过对当地唐氏、李氏、欧氏、刘氏等家族考察发现贵洒住民多从江西迁入,并认为自然灾害及地方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冲突引起的战乱是贵洒各家族迁入贵洒的主要原因。稻作经济曾作为贵洒村主要生计功能的承载物,人口和耕牛的减少、引水困难及稻作农具的更新等原因使其经济主体地位的下降,使贵洒地区生计逐步发展成集稻耕经济、旱地作物种植经济、渔猎经济、打工经济共存的经济复合体。通过对贵洒地区婚俗的调查发现,无论是苗族还是侗族,历史上一定时间内存在“姑舅表婚主导婚配选择。贵洒村婚恋习俗的变迁,其最主要的阶段是传统“姑舅表婚向自由恋爱婚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贵洒地区“姑舅表婚制婚恋习俗向自由恋爱婚姻变迁的梳理,苗族侗族“姑舅表婚的历史发展及以其为纽带构建起的家族互动,认为以“偷亲为代表的反抗力量出现和社会力量推动的婚姻自由是其主要变迁原因,并阐述贵洒婚俗变迁中财产转移功能的降低、三月三“摇马郎“讨葱篮等恋爱习俗的衰落、婚姻圈的扩大、婚恋形式的简单化、多元化、婚姻不稳定性增加、离婚率上升等变迁事项。贵洒村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且加工成本低,加之贵洒居民主要为苗族、侗族,所以整体房屋呈现出苗、侗民族中常见的楼居建筑群。当地从吊脚楼到平地楼、屋脊样式多元化、公共建筑的新修中体现出贵洒建筑样式的变迁,生活空间的移动、房屋数量和布局变化、“美人靠及宽廊功能的转移和院坝的兴起表现出当地居住空间的变化。贵洒区域内的人们普遍信奉祖先、供奉神龛及祭祀小型土地庙,这成为他们在重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动。此外,在岔路口刊立指路碑,放置“懒凳,当地人认为如此可积累功德,庇佑小孩健康成长。在服饰、屋脊图式和招龙等部分习俗中,还发现牛崇拜、龙崇拜等信仰文化,同时还伴随着当地世代流传的传说和禁忌,这些不同元素共同构建了当地的信仰体系。当地招龙和祭桥习俗中体现出当地信仰体系中文化整合现象,认为贵洒当地信仰习俗是汉苗民族交流中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与贵洒地区原始信仰碰撞下产生的人文信仰,是汉族地区社会普遍道德法律的流入与贵洒地区传统习俗的结合影响下传统野蛮、不文明行为等社会风尚的移风易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