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电子游戏翻译研究——以《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为例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容成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05[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主 题:电子游戏 游戏翻译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摘 要:在当今社会中,电子游戏已成为人们娱乐放松的重要方式之一。日本是游戏产业发达的游戏大国,而中国拥有庞大的游戏人口,是日本游戏公司的重要海外市场之一。在游戏对外输出的准备过程中,翻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研究游戏文本特点,探究切实可行的翻译指导策略,对于提高游戏的翻译质量和玩家游戏体验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选取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塔琳娜·赖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为理论指导,对电子游戏的翻译方法进行考察。赖斯根据文本的不同目的和功能设置了三种文本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吁请型文本,还提出了相对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以日本任天堂公司制作并发行的开放世界动作冒险游戏《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以下简称为《塞尔达》)的官方日中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将游戏文本分为专有名词、对话文本、叙事文本、系统文本四类。通过实际游玩游戏及参考各类游戏攻略、数据站等网站,收集游戏文本,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并建立双语语料库。建立语料库后,探究不同种类游戏文本对应的翻译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评价译文质量,以期为游戏本地化方法提供参考和建议。研究发现,专有名词为信息型文本,多采用信息“显化及直译策略,目的是准确向玩家传递游戏人物、地点、道具等的基本信息;对话文本和叙事文本为表情型文本,翻译时力求和原文美学形式保持一致,还原文学性特征,多采用“同一化策略,目的是追求传递故事情节和背景,塑造角色形象,提高玩家的沉浸感和游戏体验;系统文本兼有信息型文本和吁请型文本两种,多采用直译策略,目的是使玩家了解游戏基本设置和操作方法,按指示进行游戏。总的来说,译文中虽也存在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等问题,但《塞尔达》的游戏文本翻译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基本符合赖斯提出的每种文本类型所需的翻译策略,翻译质量总体较高,是游戏翻译的成功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