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生态话语分析 收藏
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生态话语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生态话语分析

作     者:冯皓兰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承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 生态态度 态度系统 

摘      要:语言在人们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究语言如何反映乃至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对人们生态意识的塑造以及对待自然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着重对语篇进行生态分析,以揭示其中潜在的生态和非生态观念。但意识形态的表达通常不是直接的,而是错综复杂的,而评价和价值观等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对各类语篇中的评价资源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其中的意识形态,既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也包括生态价值观。其中,态度资源作为表达评估意义的一种重要语言资源,其囊括的三个子系统: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可以用来有效评估研究对象的生态态度。词典作为规范语言和社会文化的载体,自身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也是编者话语和其所代表的机构话语的融合,既反映社会现实也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因而必然对人们生态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生态态度系统的理论框架,聚焦汉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遵循“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根据生态系统分类人工穷尽检索词条自建数据库,对两部现代汉语词典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试图揭示其语言背后所传达的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包括生态有益性态度、生态破坏性态度和生态模糊性态度。本文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态度资源呈何种分布特征且这些资源是如何传达生态态度的?;(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生态性有无共性和差异且哪一部词典具有更积极的生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1)两部汉语词典在生态系统相关词汇释义中存在大量态度资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分别有1284个和1687个态度资源,且均呈不平衡分布。其中,判断资源最多,其次是鉴赏资源,情感资源最少。判断资源多用于描述无机环境的有用性、生物成分的可食性和可用性。鉴赏资源主要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效能和估值等。(2)生态态度方面,生态模糊性态度占比较大,其次是生态破坏性态度和生态有益性态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中非有益性生态态度(包括生态模糊性态度和生态破坏性态度)分别占92.06%和87.79%。在一定程度上,两部词典中的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的生态性都存在不足,因为其对生态系统成分的态度资源表征多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就差异性而言,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二者鉴赏资源中的生态有益性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更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因其明确标注了非人类生物的保护等级,避免了对珍贵的非人类生物的可食用性或可用性的描述。本研究表明,人类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过分强调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经济价值、人类主体性等,仍然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词典编撰提供启发。针对释义内容,首先应以客观且统一的标准定义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用性和可食用性;其次应避免出现不符合国家法律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定义内容;此外还应参考最新版法律法规等,对相关词条进行详细规范的定义,提高词典的生态性,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针对标注方式,在定义相关词条时,可以参照白话、方言或外来词的相似标注,使用不同的符号(如括号、方括号等)标注相关词条的生态属性,具体含义在凡例部分进行解释。此外,国家和社会还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本文在理论方面采用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范式,聚焦态度系统,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生态系统相关词条释义传递的生态态度展开剖析,有望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本文试图揭露词典蕴含的生态意识形态,提醒使用者不能一味接收外界信息而不加思考,同时呼吁编纂者思考词典所传递的生态态度,尽量赋予词典生态有益性态度和意识形态,积极引导人们树立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