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喻保华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7[教育学-成人教育学]
摘 要:在当前背景下,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于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缺乏。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加快培育和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才资源的支柱力量与智力保障。与此同时,我国自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至今,为使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训工作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从前期的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到后期把乡村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每一个措施都反映出国家对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河南省于2016年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截止到2020年,已经有100万新型职业农民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一举措对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训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对培训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农业现代化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认识等,发现当前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训的意义及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的了解;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参与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培训扶持政策欠缺,有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培训体系不健全,存在监管不足、考核缺失、规划不明等问题;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培训质量和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通过人口统计学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得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受培训认识、培训支持、培训体系、培训机制这4个变量的影响。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相关分析,笔者共提出五个方面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一是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提前进行规划和调研,精准遴选培训对象,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完善培训对象的筛选流程,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证管理;二是拓宽培训宣传途径,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宣传工作,提升结业证书附加值,并为青年参训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法案,建立长效透明的资金监管体系;四是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制定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制度,搭建引资引智育人平台,合理实行审核及退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五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评制度,强化考核评价的指标和手段,建立培训跟踪服务制度。以期促进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发展,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积极性,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