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西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结构及适宜性评价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向明;邹光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历史文化街区 文旅融合 旅游业态适宜性 万寿宫 江南宋城 文昌里
摘 要:2022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期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历史文化街区是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承载地、城市文脉的传承者,已成为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场所。目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从遗产保护或旅游规划开发的角度进行阐述,较少涉及旅游业态适宜性评价。研究旅游业态的适宜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企业认知街区旅游业态发展现状、游憩者感知,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旅游业态发展战略,为实施有效的旅游业态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在感知价值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地理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江西省三个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的形成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游客的直观感知构建旅游业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发挥游客评价来调整街区旅游业态开发的作用。基于“形成条件-结构分析-适宜性评价-开发问题-对策建议的研究路径,形成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业态适宜性评价的分析思路。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旅游餐饮和购物业态占比较大,传统文化类业态总体低于非传统文化类业态;街区的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色通过地方小吃、文创产品展现;旅游业态以中低端为主,人均消费水平和所在城市其他地区旅游业态基本持平。业态空间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商铺在整体范围内呈现出由内向外的空间渗透现象。第二,构建旅游业态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研究假设可知,传统文化业态、创意创新业态、现代文化业态、游客感知均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业态负面评价对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游客主要活动兴趣与传统文化业态的分布情况相吻合,旅游业态的空间分布能满足游客需求,是最优布点;历史文化街区在修建恢复的过程中,降低了对原有文化的保留程度,游客普遍同意“消费商品同质化;街区文旅融合程度低,缺少文化展示、文娱项目体验和文化产品;街区重塑建筑风貌,招商引资全新旅游业态,原有“老字号和“旧风味或被拆除,或被搬迁,导致街区原生文化遭到破坏。第四,研究发现旅游业态存在与游客需求不匹配、同质化严重、文化的融入与收益不成正比等问题,并提出合理规划业态结构、促进业态个性发展、开发文化利用路径为参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