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研究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晓灵
授予年度:2023年
摘 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人民群众参与公共空间治理的场所,是人民体育参与权利的物质保障。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引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分异,致使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供与需“公与私的冲突与博弈愈演愈烈。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是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以人民为中心体育观的集中体现,牵系着体育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这一重大命题。以科学理论体系指导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的实践,对于弥补既有研究注重国外理论的引入和阐释,忽视本土化改造与创新的问题有其理论价值;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扩大居民体育参与,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增进民生福祉有其现实意义。研究遵循“基础研究-理论置入-方法构建-实证应用-优化路径的脉络,聚焦空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与人(居民)的关系,以“空间布局为切入点,以“均等化为目标,以空间正义理论、公共设施区位理论和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等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研究内容:(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解读“空间正义的深刻内涵,阐释“空间正义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二者的内在机理,借鉴“公共服务空间正义四维体系研究成果,构建出包含“空间可及性“功能可用性“需求满足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四个维度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均等化应满足物理空间层面的空间分布和居民获得机会的均等,功能空间层面的设施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均等,心理-行为空间层面的居民心理满意度和公民参与行为的均等,价值空间层面的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2)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实证分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实证区域,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现状。使用Arc GIS软件对人口数据、路网数据和POI大数据等多源流数据加工处理,并运用空间分析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分布与服务范围进行可视化展示,研究发现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多东少、局部聚集的特征,在服务范围上呈现“覆盖重叠与服务盲区并存。第二,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居民使用现状。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发放回收《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对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整体评价满意程度较高,对“公共交通“价格收费“照明条件“意见征集“反馈渠道要素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对“设施布局“配套设施“环境卫生“居民参与“特殊关怀要素上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整体水平。(3)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及路径基于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重庆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均等化上存在“空间布局不均“服务水平不一“主体意识不强“人本关怀欠缺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从打造“触手可及的运动空间、建设“举步可就的设施网络和绘制“一览可知的健身地图入手,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空间可及性;从做好城市空间综合利用、结合公园绿地布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品质入手,增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功能可用性;从引导公众参与空间治理、创新居民意见表达路径和靶向识别多元主体需求上,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需求满足度;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规范空间建设实践和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入手,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以人民为中心均等化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