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董姝娜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120302[管理学-林业经济管理]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摘 要:进入21世纪,如何把控好生态安全防线、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轴线和中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了《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已经备案涉及林业碳汇CCER的5个项目,最大程度发挥森林吸收碳排放的生态功能。因此,充分挖掘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将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东北林区由于自然环境的优势,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有着广阔的林业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以东北地区林下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率,以此研究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空间差异,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探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途径。本文首先对林下经济及生态效率的具体涵义进行了探究,通过有关文献及政策文件,把握两者概念,并解释了两者相结合的基本逻辑。其次,基于生态效率系统理论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构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投入-产出体系,以超效率SBM模型对2005年至2019年的东北地区87个国有林场的林下经济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重心分析、核密度分析、莫兰指数以及空间趋势面分析展开研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定量分析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最后,确定影响林下经济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的具体因素,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各个因子解释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的程度大小。本文在研究中得到以下结论:(1)东北地区87个国有林场的林下经济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依然存在技术退步问题和未达到最优生产规模的问题。(2)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紧缩趋势,集聚效应逐渐增强,生态效率重心整体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重心圈集中于黑龙江省一带;空间布局则表现出“多核心集聚特点,以伊春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主要集聚区。(3)在2005年至2019年期间,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集聚趋势明显,地区间差距是产生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4)东北地区林下经济内生性因素更能影响生态效率水平,同时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非线性增强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表现的唯一方式。(5)东北地区林下经济生态效率受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投入资本和区域差异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推进林下经济最优生产;缩小区域差异,实现东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一体化;调整林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林下经济投入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