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风湿骨痛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 收藏
风湿骨痛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

风湿骨痛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

作     者:陈良妮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勇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主      题:风湿骨痛胶囊 质量标准 量值传递 HPLC含量测定 

摘      要:目的:对风湿骨痛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和提高,并研究风湿骨痛胶囊生产工艺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1质量控制研究:(1)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7︰6︰2)为展开剂,碘蒸汽为显色剂,对麻黄、制川乌和制草乌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8︰2︰2︰0.4)为展开剂,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无水乙醇溶液为显色剂,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对木瓜进行鉴别。(2)收集不同批次风湿骨痛胶囊,采用HPLC技术,以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分段检测波长210 nm(0~20 min)、310 nm(20~36 min)、235 nm(36~60 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风湿骨痛胶囊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计算,标定共有峰,并用SIMCA13.0软件进行PCA、PLS-DA与HCA分析。对风湿骨痛胶囊的批间质量一致性进行综合分析。(3)含量测定研究:以ZORBAX SB C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l 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 m L加冰醋酸0.5 m 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建立同时测定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HPLC方法。对21批次风湿骨痛胶囊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进行含量测定;以TSKge L ODS-100S C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2︰38︰1︰0.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建立测定甘草酸含量的HPLC方法。对21批次风湿骨痛胶囊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8∶2∶2∶0.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在254 nm检视,在300 nm下扫描测定含量;将薄层板用DPPH无水乙醇溶液显色剂浸润,晾干,在535 nm下扫描测定含量。建立测定原儿茶酸含量的薄层-生物自显影扫描方法。2量值传递规律研究:(1)基于定量测定方法,探索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指标成分的量值传递规律。以风湿骨痛胶囊中3个单酯型生物碱、甘草酸、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考察指标,计算生产工艺各个阶段中的转移率,分析风湿骨痛胶囊生产工艺的量值传递规律。(2)基于指纹图谱探索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测定风湿骨痛胶囊生产工艺各个步骤中的化学成分及通过相似度探究风湿骨痛胶囊生产工艺的稳定性。结果:1质量控制研究:(1)所建立的2个TLC方法,各斑点清晰,Rf值适中,分离度良好。薄层-生物自显影实现了鉴别木瓜和表征抗氧活性成分的目的。(2)建立风湿骨痛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957~0.985之间,通过文献查阅和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原儿茶酸、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酸10个成分。PCA、PLS-DA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风湿骨痛胶囊样品成分较为一致,但31个共有成分峰面积存在差异。(3)建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00~280.0、2.370~75.76、3.180~101.6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指标成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2%~107%,RSD值为2.85%~5.62%。21批样品中3个指标成分含量分别为35.00~80.15,6.92~13.57,9.94~17.99μg·粒。建立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6.100~97.58μg·m L(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RSD值为1.95,21批样品中甘草酸含量1.70~2.21 mg·粒。建立原儿茶酸的薄层-生物自显影扫描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考察结果显示:在254 nm检视下原儿茶酸在77.25~741.8μg(r=0.9994)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在DPPH显色后原儿茶酸在38.50~618.0μg(r=0.9983)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2量值传递规律研究:(1)3个单酯型生物碱之和的平均移率:药材→制粒后为31.84%,制粒后→干燥总混合物为83.63%,干燥总混合物→成品为98.45%,药材→成品的总平均转移率为26.12%。甘草酸的平均转移率:药材→制粒后为98.22%,制粒后→干燥总混合物为92.80%,干燥总混合物→成品为102.9%,药材→成品的总平均转移率为93.85%。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之和的平均转移率:药材→一煎液为88.35%,药材→二煎液为39.43,药材→稠膏为69.34,稠膏→制粒后为93.65,制粒后→干燥总混合物为92.10%,干燥总混合物→成品为103.1%,药材→成品的总平均转移率61.49%。其中甘草酸的转移率在整个生产工艺中较稳定。3个单酯型生物碱之和的转移率在药材→制粒后转移率偏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之和的转移率在药材→稠膏转移率偏低。但不同批次的3个单酯型生物碱、甘草酸、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在生产工艺各个阶段的转移率均符合“转移率可接受的范围为均值加减3倍SD(x±3SD)(或均值的70%~130%)的要求,说明生产工艺的批间质量较稳定。(2)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羟基红花黄色素A,其它主要物质群的差异较小。结论:1所建的麻黄、制川乌、制草乌、甘草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各斑点间分离度良好,条带清晰,适用于风湿骨痛胶囊中的麻黄、制川乌和制草乌及甘草定性鉴别。所建的木瓜薄层-生物自显影鉴别方法,各斑点间分离度良好,条带清晰,灵敏度高,发挥了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定性鉴别和活性表征的优势。2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高、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对风湿骨痛胶囊的批间质量一致性进行整体综合评价。3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可作为测定风湿骨痛胶囊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的薄层-生物自显影扫描方法实现了对抗氧活性成分原儿茶酸的定量测定。4基于定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探索生产工艺的量质传递规律。达到从整体上提升风湿骨痛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