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收藏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作     者:曹壮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烨菁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主      题:全球价值链 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 

摘      要:伴随着ICT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产品生产过程被不断细分,国际分工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加深,并且越发趋向于专业化,从传统国际分工格局进一步演化成为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渐渐发挥起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中。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应如何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新体系中,又如何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呢?本文尝试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竞争力相关领域的文献,结合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现状和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测算,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如何;二是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是否会对中国制造业的细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三是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是如何具体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聚焦以上三个问题,论文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计量模型清晰展示研究结论。论文研究的思路是,在梳理国际竞争力理论和全球价值链与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王直等(2015)提出的生产分解模型,重点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增加值视角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并围绕全球价值链前后向参与、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的探讨,厘清全球价值链参与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增加值视角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全球价值链前后向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生产地位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并根据要素密集度的细分开展分组回归。经过研究,论文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中国制造业整体上以前向参与全球价值链为主,从事增加值较低环节的生产。第二、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前向参与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后向参与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有抑制作用。立足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我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处于全球前列,2008以来,国内外形势诸多新变量叠加形势下,我国制成品贸易结构与方式经历了持续的转型,全球价值竞争力经历的历史性转型,规模导向的出口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但以增加值贸易视角来分析,从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地位看,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程度较弱,相比发达国家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需要加大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努力,重点是强化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后向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度,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做大本土龙头企业等措,以此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总的来说,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把中国制造业纳入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框架下,运用生产分解模型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前向和后向参与度,并就价值链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当然,论文的不足之处也很多,不仅数据样本较少,只覆盖了2007年以后的中国制造业数据,而且理论挖掘的深度还比较浅,特别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制造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