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收藏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作     者:廖珍妮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和平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主      题:高校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效应 收敛性 

摘      要:当今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科技与经济逐渐一体化,国际竞争也演变成为高科技与创新之战,科学技术正逐渐超越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经济一体化从宏观角度看,主要体现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同、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战略的协同;从微观角度看,主要体现为经济与科技两个领域中组织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随着我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不仅面临着诸多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外部挑战,还面临许多来自高校内部的问题。因此,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都是目前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展开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满足了一定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明确高校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耦合协调的概念,并对后续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其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对其总体特征及区域特征进行评价,再综合Dagum基尼系数法及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区域差异,揭示其分布动态;紧接着,检验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探究外部因素对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再利用收敛模型探究其收敛趋势;最后,提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处于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各区域的发展极不均衡,东部地区的表现始终遥遥领先,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梯度结构特征;2)全国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相对差异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趋缓,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此外,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全国与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且各区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全国与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分化趋势,中部地区梯度特征明显,西部与东北地区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减弱趋于一极。3)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空间集聚特征,大部分省份处于低低集聚区,高高集聚型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及空间格局锁定特征;高校知识外溢、人才聚集程度、高校科研倾向、政府扶持力度、科研投入强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城镇化率对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4)全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全国与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此外,高校知识外溢、人才聚集程度、高校科研倾向、政府扶持力度、科研投入强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城镇化率等因素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收敛。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并遵循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律,基于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路径,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量化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