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理论视角下《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节选)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宗政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聊斋志异》 《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 视域融合 翻译策略
摘 要:本文为一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描述了翻译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所著《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第九章“蒲松龄与王士禛交往始末的实践活动。《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象多仅限于作品本身,对作者生平及其他著述的研究较少,造成《聊斋志异》在国际范围内难以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不利于其国际传播和研究。《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内容基于可靠史料,推论严谨,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价值。进行本翻译实践与报告的目的,一是宣扬我国经典著作及家乡文化代表人物,不仅探讨文学经典作品的英译策略与方法,也期望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二是实践视域融合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指导作用及译者在该理论下进行翻译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包含现代汉语、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读者理解这些内容需要不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作者与读者的视域存在着多维度差异,欲实现文本与读者间的视域融合,译者需从不同角度考虑翻译策略;三是希望在我国“文化自信的价值观指导下,对经典著作的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及看法,也希望能够为国外有志于阅读、研究《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本翻译实践报告从三个层面探讨了此次翻译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一是词汇层面,讨论原文本叙述性内容中词汇层面的翻译,如清代官职、称谓、著作名称和历法等;二是语句层面,探讨原文本叙述性内容中复杂句、省略句的翻译;三是文言文和诗歌层面,研究原文本中作为史料的文言文和诗歌的翻译。文章以举例形式,探讨从视域融合理论角度出发,对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