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清代女性课训诗研究 收藏
清代女性课训诗研究

清代女性课训诗研究

作     者:赵乾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志颖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课训诗 课读图 清代文学 女性文学 清诗 

摘      要:课训诗是指以教化和训诫家中晚辈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题写在课读图上的诗歌。在清代以前,其创作者主要为男性,少有女性的身影,直至清代,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并逐渐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本文以“清代女性课训诗为论题,以《清代闺秀集丛刊》和《江南女性别集》中的课训诗为主要文献来源,在梳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清代女性在课训家中子弟时流露出的家族意识和才德观念进行探析,并结合清代盛行的课读图,对相关题画诗进行深入解读,在考察诗画关系的同时,探究课读图与家族和女性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清代某些家族的兴衰嬗变、窥探清代女性的诗学观念。“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由、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目前学界对清代女性课训诗已有关注,笔者主要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课训诗进行重新定义和解读,通过归纳统计法、文本细读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课训诗之内容、意义展开研究。第一章“清代女性课训诗概述主要通过对清代女性课训诗进行量化分析,简要介绍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并对其繁荣的原因展开探讨。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女性课训诗之创作从清初一直延续到了清末,尤其以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盛清(1684-1795)和中清(1796-1842)最为兴盛;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江南地区的女性创作的课训诗数量最多,这主要与当地发达的经济和深厚人文底蕴有关;从课训对象来看,主要包括子女、弟、妹、孙、叔、侄、姑、甥、媳、婢等家庭成员,其中以子女为对象的课训诗数量最多。总体而言,清代女性课训诗之繁荣,一方面主要与清代女性文学素养的普遍提升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影响,男性经常外出求学、游宦,无法持续稳定地课训后辈,课训之责便落到了女性肩上。第二章“诗与训:清代女性的课训诗(上)在分析课训诗之内容的基础上,对清代女性在课训家中子弟时流露出的家族意识和才德观念进行探析。课训儿子的诗歌主要以课子读书、勉子应试、诫子为官为主题,并由此延伸出劝子惜光阴、戒嬉游、勿思亲、立志坚、守忠孝等其他内容。在这类诗歌中,清代女性表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和传承意识,将课子成才视为守护家族荣耀之举。课训女儿的诗歌主要围绕女德之训展开,诗书之课虽然也有涉及,但总是和女德之训杂糅在一起,专门写课女读书的诗歌较少。在课女诗中,清代女性常常流露出对才德问题的思考,她们或是有感于才命相妨的宿命,或是受无才是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女儿的诗书教育表现得非常谨慎,仅有部分女性认为才德相辅,坚持课女以诗书。对弟、妹、孙、叔、侄、姑、甥、媳、婢等其他家庭成员的课训,与对子女的课训有较多重合之处,在课训态度上相对轻松,课训内容的针对性更强。第三章“诗与画:清代女性的课训诗(下)以课读图为中心,在探讨其绘制缘由、画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题咏之作,对画与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示课读图对家族和女性个人的意义。清代许多士子在成人成才之后,会延请画师将母亲当年辛苦课读的场景绘制成画,并延请名家题咏。画面内容多以清冷萧瑟之景为主,人物被缩放在一窗之中,通过大与小的对比,凸显出母亲课子的艰辛。课子图之题咏与画面内容相呼应,在对画中元素进行阐发的同时,也能联系相关史实、旧事,赋予课读图深厚的内涵底蕴,最终起到鞭策家族子孙的作用。课女图极为罕见,现今文献记载中仅有骆绮兰的《秋灯课女图》一例。该图之绘制与骆绮兰在诗书领域遭受的不公之遇有关,图上有六位女性的题诗,她们均对骆绮兰的课女之举表示支持,是一幅为女子鸣不平的画作。第四章“清代女性课训诗的意义主要从记录家族旧事和传递诗学观念两个角度阐发清代女性课训诗的意义。清代女性创作课训诗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家中子弟成人成才,但从其实际书写来看,诗中还记录了许多家族的过往旧事,其内容具有较强的记实性和私密性,对了解清代某些家族的兴衰嬗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次,课训诗中还有许多针对诗歌写作的具体指导,虽是为教育家中子弟而作,但在客观上也传递出清代女性的诗学观念,对了解她们的诗歌主张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了解清代部分诗人、学者的家学承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