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IVUS探讨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基于IVUS探讨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IVUS探讨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危险因素分析

作     者:何瑶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郑春华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心病 易损斑块 

摘      要:背景:在长期研究中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机制的始动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并且衍生了“易损斑块的概念。随着临床上对冠心病研究的深入,除了传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rterioscleroit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越来越多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被发现,但这些危险因素在冠脉斑块不稳定性方面的相关性研究暂不全面。目的:研究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以求通过一些基线资料及常见血生化指标为基础来预测冠脉斑块的性质,或者找到可以进行干预的新靶点,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并同时完善了IVUS检查的患者,将其按虚拟组织超声(Virtual histology-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H-IVUS)斑块性质的特征分为稳定斑块组(N=79)及易损斑块组(N=74),收集其基线资料及简单易得的血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有组间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有意义的指标进入下一阶段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明确斑块不稳定性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联合指标及各危险因素单独预测易损斑块的能力,同时确定联合指标预测易损斑块的阈值。结果:1、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得出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性别、腹型肥胖、是否为吸烟者及LDL-C水平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1),新型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HDL-C、APOB/APOA1、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 G)、是否患有脂肪肝及尿酸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1),进一步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考虑为冠脉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2、上述指标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最终得出易损斑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LMR、HDL-C、LDL-C,回归方程:logit(P)=1.807+0.767X-0.256X-2.222X+0.473X(X:是否为吸烟者;X:LMR;X:HDL-C;X:LDL-C);3、应用ROC曲线评价单个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指标预测易损斑块的能力:联合预测模型效能(AUC:0.736)优于吸烟(AUC:0.619)、LMR(AUC:0.598)、HDL-C(AUC:0.668)、LDL-C(AUC:0.559)单因素预测模型效果,同时确定联合指标预测易损斑块的阈值为P≥0.419,此时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582,阳性似然比1.973,阴性似然比0.302。结论:1、吸烟、LDL-C、LMR、HDL-C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吸烟、LDL-C对斑块易损性起促进作用,而LMR、HDL-C对斑块易损性起抑制作用。2、四项指标联合具有较好预测斑块易损性的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