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差异性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收藏
差异性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差异性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     者:钟娜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魏福生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差异性通气 脑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 单肺通气 术后认知功能 

摘      要:目的:探究差异性通气(DLV)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呼吸功能、脑氧代谢、术后认知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为差异性通气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两组:A组术侧肺开口于大气,30例;D组差异性通气,30例。单肺通气(OLV)时,A组将术侧肺支气管导管开口于空气,使该侧肺自然萎陷;D组待术侧肺自然萎陷后将术侧肺支气管导管连接另一台呼吸机行差异性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记录局部脑氧饱和度(r Sc 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5min(T1)、OLV30min(T2)、OLV60min(T3)以及恢复双肺通气15min(T4)记录MAP、HR、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CO)、r Sc O。记录T1、T2、T3、T4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驱动压(DP);抽取T1、T2、T3时中心静脉及桡动脉的血液做血气分析,记录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中心静脉血氧分压(Pv O)、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Pa CO)、动脉血氧分压(Pa O)及乳酸(Lac)值,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率(Qs/Qt)、死腔率(V/V)、氧摄取率(ERO)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v O)。于T0、术毕(T5)、术后1d(T6)及术后3d(T7)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因子-6(IL-6)及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C16)浓度。于术前1d、T6、T7、术后7d(T8)随访患者进行简易认知功能评估(MMSE)、谵妄评分量表(CAM-CR)评估,记录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术后3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在T2、T3时,D组患者Ppeak、Pplat及DP均显著低于A组,Cdyn显著高于A组(P0.05)。在T2、T3时,D摘要组患者OI显著高于A组,RI、Qs/Qt及V/V均显著低于A组(P0.05)。(4)相应各时间点D组患者CC16及IL-6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应各时间点D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6)与A组相比,D组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3d的CPI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肺通气,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差异性通气能够提高通气效率,减少肺内分流,增加术中氧合,提高脑氧饱和度,降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