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试论《今昔物语集》中日本平民的生死观 收藏
试论《今昔物语集》中日本平民的生死观

试论《今昔物语集》中日本平民的生死观

作     者:肖文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齐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05[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主      题:《今昔物语集》 生死观 平民阶层 基本特征 

摘      要:《今昔物语集》是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佛教说话集,本朝部近七百则故事几乎涵盖了当时日本各阶层的生产生活,反映了平安时代各阶层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了解当时百姓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的重要资料。生死观是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一般看法和基本态度,日本人对生死有着独特的领悟和解读,直接关系到日本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理解并把握日本人的生死观念与生死文化,有助于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与行动准则,认识日本人深层多元的心理结构。本论文运用历史考察法和分类比较法,通过对《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故事进行的具体考察分析,讨论生活在平安时代的日本平民阶层所具有的生死观内容,辨析其基本特质,揭示其对现代日本社会的影响。通过考察研究认为:(1)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朴素的“惜生忌死观念,体现出平民阶层在天灾人祸频繁的社会环境中对生命的重视。平民阶层对于死亡和死后世界的初步认识则受原始神道影响。黄泉与他界、死亡与污秽等观念皆源于此。武士群体与女性群体重视道德伦理价值胜过生命,体现出一种与重视生命相矛盾的生死观;(2)在佛教的影响下,平民阶层逐步接受了佛教生命观与其所描绘的死后世界。“净土“地狱“极乐世界等佛教概念与神道信仰相互融合,影响着平民阶层对死亡的认识;(3)平安时代平民阶层生死观存在重视生存与轻视生命等矛盾之处,同时体现出“神佛习合的特征。生死观的形成离不开日本自然风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此外原始神道根深蒂固的影响和外来佛教的影响亦不可忽视。平民阶层的生死观在中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武士道生死观的理论依据。平安时期平民在困境中努力求生的生存意识与珍视生命的思想在现代仍具有积极意义与启示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