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武医抖法施术者上下肢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及运动学参数研究 收藏
武医抖法施术者上下肢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及运动学参数研究

武医抖法施术者上下肢肌群表面肌电特征及运动学参数研究

作     者:夏渊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扈盛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403[教育学-体育学] 1005[医学-中医学] 04[教育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武医抖法 表面肌电 运动学参数 发力特点 

摘      要:研究背景:武医推拿手法是中国传统推拿手法中一支独特的学派,在推拿手法的发力方式上和武术中的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腿部发力的特点,但目前缺乏对此特点的量化研究。武医抖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初学者在掌握此手法时往往因受试者下肢肢体较重,难以流畅操作,多使用蛮力进行无规律的抖动。因此对施术者抖法发力方式及运动学参数的量化就至关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施术者武医抖法过程中上下肢表面肌电的信号,量化武医手法中“腿部发力的特点。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水平武医抖法施术者上下肢肌电和运动学参数,为手法量化和指导教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按推拿年限将施术者分为初学组(1~3年)和熟练组(大于5年),其中初学组为20名在校学生,熟练组为6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推拿医师。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采集施术者优势侧上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振幅标准化值、达峰值时间和协同收缩率),运用Wave Track惯性捕捉系统采集施术者抖法过程中上肢的运动学参数(抖法的平均周期、各关节的最大角度、最小角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所有施术者抖法操作均按照《运动医学推拿手法》书中所述,受术者为同一健康男性,每人抖法连续操作10次,共采集3组。采集完成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施术者表面肌电信号的量化结果均方根振幅标准化值(RMS%):熟练组在抖法操作过程中下肢发力较多,以腓肠肌、股二头肌、竖脊肌和臀大肌发力较多,而初学组上肢发力较多,以肱二头肌、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和股二头肌发力为主。肌电的达峰值时间:熟练组的峰值时序较为符合“起于根、顺于中、发于梢的顺序,而初学组的峰值时序较为紊乱。与熟练组相比,初学组腓肠肌和股二头肌的达峰值时间显著延长(P0.05)。(2)各关节最大角度:熟练组抖法操作时肩关节前屈的最大角度为56.92~57.10°;肩外展为59.71~62.10°;肘关节屈曲最大角度为42.96~47.45°;腕屈曲最大角度为5.99~8.67°;腕尺偏的最大角度为17.27~17.79°。初学组右腕尺偏的最大角度显著大于熟练组,其他关节的最大角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关节的最小角度:熟练组抖法操作时肩关节前屈的最小角度为43.95~44.07°;肩关节外展的为40.82~42.93°;肘关节屈曲最小角度为24.10~30.42°;腕屈曲最小角度为1.89~8.93°;腕尺偏最小角度为5.86~9.41°。初学组肩外展、腕屈曲和腕尺偏的最小角度都显著小于熟练组(P0.01)。(4)各关节活动幅度:熟练组抖法操作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幅度为12.98~13.03°;肩外展活动幅度为18.89~19.16°;肘关节屈曲活动幅度为17.03~18.85°;腕屈曲活动幅度为15.40~17.60°;腕尺偏活动幅度为19.69~23.13°。初学组肩外展、肘屈曲、腕屈曲和腕尺偏的活动幅度都大于熟练组(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武医抖法施术者操作过程中上下肢表面肌电的分析,发现熟练组武医抖法操作过程中腓肠肌和股二头肌发力较多,肌肉激活时序上符合“从下到上的顺序,同时手法更流畅协调。(2)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年限施术者武医抖法过程中上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和运动参数发现,初学组在抖法操作时上肢肌群发力更多且各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建议初学者在手法练习中纠正以上问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