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影像志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宏;杨永军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30405[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4[法学-民族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03[法学]
摘 要:“中国节日影像志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多年来,学术成果不断产出,已经成为民俗学、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各相关学科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而“节日影像志不仅成为记录节日现场,承载节日文化内涵,探寻中国人精神与信仰源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一种以记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内容的、独具影像叙事和表达特点的纪录片类型。学界关于“节日影像志的关注,多涉及不同学科对“影像志内容、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阐释,而从传播学、叙事学角度针对影像表达、影像技术和视听呈现等实践层面问题的研究却所见不多。因此,“节日影像志叙事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宽广的研究空间。论文以多部优秀的节日影像志作品为基础,结合作者本人曾经参与拍摄实践的体验和学习经历,尝试从叙事策略角度,实现叙事理论与节日影像志创作文本的对接。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节日影像志的概念起源、主要内涵和研究现状,然后以叙事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影视语言相关理论为依据,从叙事理念、叙事结构构建、视听呈现等多个维度探讨了节日影像志的叙事策略,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明确了研究的基础,即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所涉及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则强调了节日影像志与其他纪录片相比独具一格的叙事思想,这是本文叙事策略研究的底层逻辑。节日影像志坚守“来自大众回到大众的理念,把“大众放在叙事“主位,强化其核心地位,尽量淡化导演叙事的“客位视角,追求“此人、此事、此时、此地与此节的叙事真实,做到“人事一体,人事本真。第三章探讨了节日影像志叙事结构的构建。认为节日影像志的叙事结构,不是以反转结构、间谍式结构等能引导受众注意力的结构为中心,而是以依附性强的平行板块和阶梯渐进式来还原节日流程本身具有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方面,跟随影视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创造性地将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视角和文化研究者的客位视角双向融合,成为完善节日活态文化和节日内涵的重要来源之一。叙事节奏上,节日影像志以“具身性产生共通感为重点,通过内部节奏、外部节奏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还原节日本身具有的节奏感,提升对节日文化的感知力和节日内涵的审美体验。本文对节日影像志叙事建构的研究,从结构、视角、节奏这种点线式的研究拓展到以空间为主的“面上进行探讨,剖析了节日影像志叙事从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和情感空间是如何通过文献、物质资料、口述采访以及场景仪式进行构筑的。第四章深入到节日影像志叙事实践的微观层面,从影像表达技术层面分析其叙事在视听呈现的特点。本文认为,节日影像志运用构成影像的画面元素、声音元素以及长镜头,将真实的节日情感和节日记忆内蕴于影像叙事形成的“知觉中,传达给受众,让受众产生由衷的情感共鸣和“知觉认识,最终实现节日影像志影像叙事的视听呈现。关于节日影像志叙事方面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沟壑,部分节日影像志创作者缺少理论指导或难以把拍摄制作经验形成理论,而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在实践层面又缺少经验,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错位。不过,随着节日影像志作品的不断产出,学者、专家和拍摄者已经在实践过程中积极相互借鉴学习,各方合作推动节日影像志叙事理论和实践不断升级,拓展、深化了节日影像志叙事策略的研究。本文也是作者在节日影像志研究方向迈出的第一步,虽然其中包含了自己参与实践的体验和感悟,也深受节日影像志的创作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和启发,但距离深入的学术探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更好地留存我们的节日文化,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