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学作品中互文性意义的翻译——以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 收藏
文学作品中互文性意义的翻译——以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

文学作品中互文性意义的翻译——以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及其中译本为例

作     者:江依梵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潆洁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文学翻译 互文性 翻译策略 《时时刻刻》 

摘      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概念以来,互文性理论已在文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最为突出的特性之一即将文本意义延伸至文本之间或文本与语境的关系之上。基于此,翻译学领域也不乏学者引入互文性理论,为译者任务、文化翻译等课题带来新视角。而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时时刻刻》是基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达洛卫夫人》写成的,其中蕴含了大量与伍尔夫小说的互文关系。由于这些互文关系对深入解读《时时刻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翻译该小说时,对互文性意义的识别及处理成为了译者的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及王家湘的中文译本作为研究案例,并试图解答以下问题:第一,坎宁安在《时时刻刻》中植入了何种互文关系以建构意义;第二,译者利用了哪些技巧以处理源文本中的互文性。针对以上两个研究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先对坎宁安在源语文本中植入的互文关系进行识别,再观察并分析王家湘在目标文本中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译文中传达并再现原文建构的互文性意义。通过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发现有二:第一,坎宁安在《时时刻刻》中广泛运用了引用、暗指、仿作等互文性写作手法,通过互文关系来进行意义建构;第二,译者在翻译时综合考虑,采取如修辞性重复、增补、添加副文本等技巧,以更好地呈现《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间的互文关系,但译文中也存在省略部分互文关系的情况。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在翻译中重建互文性意义于译者而言具有挑战性,因此,译者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文本资源,灵活应用、组合文内和文外不同的翻译策略,甚至在个别情况下策略性地在译文中省略部分互文关系,以此在文学文本的“再语境化与保证翻译文本的可读性之间作出平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