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译介与生成:爱伦·坡形象的跨文化比较 收藏
译介与生成:爱伦·坡形象的跨文化比较

译介与生成:爱伦·坡形象的跨文化比较

作     者:常子钰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郑迦文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爱伦·坡 形象生成 跨文化比较 译介传播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作为美国文学史上颇受争议的文学巨匠之一,他在生前没有得到美国文学界的认可,作品又所托非人,死后作品被篡改,本人形象也备受污名化从而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唾弃。A·H·奎因(***)撰写的颇具权威的坡传记《埃德加·爱伦·坡评传》(Edgar Allan Poe:Poetry and Tales,1941)出版后,爱伦·坡的形象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正本清源。这种备受争议的情况不仅存在于爱伦·坡的美国本土传播,在爱伦·坡及其作品在他国的传播中依然存在,当他的作品被译介进入欧洲、亚洲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后,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英国唯美主义、俄国象征主义作家流派以及中国作家文人的追捧或质疑,他的形象也产生了与其本国本土大相径庭的状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本论文尝试呈现爱伦·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译介传播以及由此生成的形象差异,进一步探析造成如此异同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除绪论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考察爱伦·坡在中国的译介及形象生成概况。首先借助曹明伦的分期方式,将爱伦·坡在我国从1905年至今一百多年间的译介分为零星译介、系统译介、重译本层出不穷三个阶段,并分别进行梳理。进而对爱伦·坡在我国文化语境的译介中所生成的形象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尝试描绘出爱伦·坡在我国译介百年间的形象生成流变。鉴于特殊历史阶段形成的爱伦·坡译介空白,故本论文的梳理时间界限为:五四时期至1949年、改革开放至今。第二章,主要考察爱伦·坡在西方国家的译介和形象生成,鉴于当前文献资料收集的限制,本章主要聚焦于爱伦·坡在法国、英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译介和形象生成情况。爱伦·坡在“走出美国来到欧洲之后,受到了许多名家追捧,深刻影响了法国象征主义、英国唯美主义与俄国象征主义的发展。本章立足于爱伦·坡及其作品在以上三国的译介情况,从中提炼英、法、俄三国对爱伦·坡及其作品的译介以及爱伦·坡研究的特点,并通过各国对爱伦·坡的接受来探析爱伦·坡的形象生成。第三章,主要对爱伦·坡在不同文化语境的译介传播中形象生成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回到爱伦·坡及其作品在身前与1849年逝世后在美国本土文化语境中的真实际遇,爬梳其在美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存在着从“污名到“正名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对爱伦·坡在中国的传播似乎影响并不显著,但在西方国家的形象生成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本章将重点放在对爱伦·坡在中美、欧美的译介传播中的形象生成异同的分析对比上。第四章,主要探究爱伦·坡译介中出现的中西形象差异的原因。本章分别分析了爱伦·坡在中国、欧洲、美国三个地点所形成的爱伦·坡不同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从各国社会文化、文学潮流以及译介者的角度切入进行考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