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海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资源现... 收藏
东海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资源现状与关键栖息地适宜...

东海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资源现状与关键栖息地适宜性变化

作     者:王亚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凌风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产卵场 越冬场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摘      要:在我国近岸海域,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代表的大型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严重且难以恢复,然而,过度捕捞、水温变化、水产养殖等因素共同制约渔业资源恢复的机理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分析东海大黄鱼的资源现状及其关键栖息地适宜性的长期变化趋势,深入探究大黄鱼资源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为我国近岸大黄鱼等大型经济鱼类的资源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2018~2019年的渔业资源调查:(1)三沙湾(大黄鱼传统的产卵场)四季大黄鱼丰度均值仅为305±548 ***-2、体长均值为113±44 mm远低于初次性成熟体长(226 mm),可推测大黄鱼繁殖群体少。(2)2019年4~9月(大黄鱼主要的产卵季节)在三沙湾开展鱼类浮游生物调查,但垂直网仅5月采到了大黄鱼卵,密度均值仅为0.67 ind.m-3,可见目前大黄鱼自然补充量少。(3)三沙湾大黄鱼丰度和平均体长春季均低于秋季,东海中南部大黄鱼丰度春季低于秋冬季,体长均值略高于秋冬季,但最大体长春季低于秋冬季,可见越冬期间捕捞力度大。2.根据文献资料构建了大黄鱼产卵场与育幼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将其用于分析三沙湾大黄鱼产卵场与育幼场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三沙湾大黄鱼产卵场(每年5月)适宜面积有所减少,这主要因为水产养殖改变了湾内水动力条件;(2)育幼场适宜性无明显变化。3.利用1971~1982年大黄鱼捕捞数据和对应的环境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大黄鱼越冬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将其用于评价东海中南部大黄鱼越冬场栖息地适宜性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海中南部近20年海表面温度显著变化引起了:(1)2000s和2010s最适栖息地面积较1970s~1990s显著下降(P0.05)。(2)栖息地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最适栖息地离陆距离变远。以上结果表明:目前大黄鱼依然存在补充瓶颈,野生种群尚未恢复,过度捕捞是阻碍大黄鱼资源恢复重要因素。水产养殖和气候变化会通过形成栖息地瓶颈直接影响大黄鱼资源恢复,并会加剧过度捕捞对资源恢复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