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浙江省村官微腐败治理研究——以S市为例 收藏
浙江省村官微腐败治理研究——以S市为例

浙江省村官微腐败治理研究——以S市为例

作     者:俞钗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辛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主      题:村官 微腐败 权力寻租 权力制约 协同治理 

摘      要:自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已连续发布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坚决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浙江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升,随着新农村建设相关扶持政策的持续加大输出,基层村居可支配资金日渐增多。村官是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一个特殊群体,不属于行政序列,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小微权力,在基层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基层微腐败是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而村官是主要群体之一,村官贪腐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村群众切身利益,更是严重破坏了基层政府形象。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分析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布的村官违纪典型案件,发现村官微腐败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即在换届选举中贿选拉票、在“三农优惠补助中截留克扣、在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借机敛财、在村级工程项目管理中趁机牟利、在日常开支中挥霍公款和违规发放津补贴、在困难农民基本生活托底保障中优亲厚友、在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中“灯下黑、在农村地区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村官微腐败已呈现出隐蔽性更高、集体性腐败更多、传染性后果严重等特征。本文从权力寻租、权力制约、协同治理等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了村官微腐败的思想基础、制度因素等原因,并总结分析浙江省近几年治理措施上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本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经历,提出规范村官权力运行、完善村官权力监督体系、推进农村廉洁文化建设、完善村官激励机制等防治村官微腐败的建议措施,希望能为全国范围内基层村官微腐败问题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