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体位性血压的异常调节及相关机制的探讨 收藏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体位性血压的异常调节及相关机制的探讨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体位性血压的异常调节及相关机制的探讨

作     者:孙舒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春岭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 体位性低血压 前庭诱发肌源电位 前庭-交感反射 多元线性回归 

摘      要:背景和目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目前心率变异性研究表明,在偏头痛发作间期,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失衡,更多的证据似乎支持交感神经兴奋性在间歇期降低。而头痛期的研究结果是存在矛盾的,头痛发作时对交感和副交感功能的描述不一致,可能由于年龄、性别和伴随条件等研究因素不同所致。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存在心血管反射功能受损,并且有报道直立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较高。此外,眩晕发作时也常有恶心、呕吐、心率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刺激人前庭耳石器官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收缩,肌肉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解剖学上表明,前庭介导的自主神经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脑干自主神经结构(延髓腹侧区心血管控制中枢)发挥作用的。前庭器官是感受位置和方向的结构,而前庭神经又与心血管中枢有密切联系,因此从仰卧位到直立位的转换过程中,前庭神经的激活有助于通过激活心血管交感神经维持血压的稳定,预防OH的发生。前庭性偏头痛(VM)表现为眩晕和头痛的反复发作,其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种变体,发病机制与偏头痛发病机制存在很大的重叠,又涉及到前庭系统,包括耳石器官。耳石器官有体位性血压调节功能,因此,VM患者是否较偏头痛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体位性血压调节障碍,OH的发生率是否较高,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我们通过比较VM患者、偏头痛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体位性血压特点对相关方面研究进行完善,并进一步探讨该调节功能障碍是否与(?)石器官独立相关。资料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5名VM患者,50名偏头痛患者,以及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名健康对照者,年龄18~60岁。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主观睡眠质量,并进行体位性血压的测量及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MP)检查。比较各组间卧立位血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HADS评分和PSQI评分以进一步研究卧立位血压变化是否与VM本身发病机制独立相关。此外还要比较OH的发生率,以及VEMP异常率以进一步探讨VM患者体位性血压调节障碍是否与耳石器官相关。结果VM组HADS-焦虑评分高于偏头痛组,偏头痛组HADS-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M组的VEMP异常发生率更高(P0.05);VM组中VEMP异常患者站立后舒张压与正常VEMP患者相比存在明显下降(P0.05)。结论(1)VM患者和偏头痛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更严重的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且VM患者较偏头痛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焦虑症状;(2)VM患者较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更严重的体位性血压调节障碍,VM是卧立位舒张压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3)VM患者体位性血压调节障碍可能与耳石器功能障碍导致的前庭-交感反射功能减退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