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慈... 收藏
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慈...

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慈悲的调节作用

作     者:何晓琪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曾细花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教育学] 

主      题: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自我慈悲 抑郁 焦虑 心盛 

摘      要:研究背景不确定性是医疗的固有属性,培养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医学教育针对不确定性应对的培养集中在临床具体应对技巧上,忽视了针对不确定性心理耐受度和积极心理应对资源的培养。在人类与新冠肺炎斗争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增强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消极因素,会提高个体的抑郁、焦虑水平,降低幸福感。近年来,研究表明预期性焦虑与抑制性焦虑作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两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待澄清。自我慈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威胁的心理资源,其积极和消极成分作为应对不确定性威胁时对待自我的两种方式,如何与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交互作用影响心理健康,尚未得到考察。采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自我慈悲的双因子结构,从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考察医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自我慈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澄清无法不确定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自我慈悲的保护作用,为干预提供实证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研究目的为了解医学生对不确定性的心理耐受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自我慈悲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心理健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自我慈悲的状况,并分别检验两校医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与心理健康(抑郁、焦虑和心盛)的关系及自我慈悲(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合中蒙两国文化背景对结果进行讨论,为两国具有针对性地增强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技能、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932名中国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和504名蒙古某医科大学医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自我慈悲量表、病人健康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心盛量表调查被试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自我慈悲、抑郁、焦虑和心盛水平。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法考察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自我慈悲的状况,运用多层回归分析法分别考察两校医学生的自我慈悲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蒙古医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医学生,两所医科大学学生在心盛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家庭经济水平的主效应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自我慈悲上显著。总体而言,医学生的主观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心盛和自我慈悲积极成分水平越高,抑郁、焦虑、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和自我慈悲消极成分水平越低。(3)国籍和家庭居住地的交互效应在抑郁、焦虑、抑制性焦虑和自我慈悲消极成分上显著。在蒙古,相比家庭居住在农村的医学生,居住在城市的医学生具有显著更高水平的抑郁、焦虑、抑制性焦虑和自我慈悲消极成分。中国医学生在这些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城乡差异。(4)中蒙两校医学生的抑制性焦虑与抑郁和焦虑显著正相关,与心盛显著负相关。中国医学生的预期性焦虑与抑郁、焦虑、心盛显著正相关,蒙古医学生的预期性焦虑与抑郁、焦虑显著正相关,与心盛相关不显著。(5)在中国医学生被试中,自我慈悲积极成分在抑制性焦虑与抑郁、焦虑和心盛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削弱了抑制性焦虑与抑郁、焦虑的正向关系,增强了抑制性焦虑与心盛的负向关系;自我慈悲积极成分在预期性焦虑与焦虑、心盛中的调节作用显著,增强了预期性焦虑与焦虑的正向关系,削弱了预期性焦虑与心盛的正向关系。在蒙古医学生中,没有发现自我慈悲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1)中蒙两所医科大学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均不容乐观,其中,蒙古医学生具有显著更高的抑郁和焦虑水平,但两校医学生均具有中等偏上的心盛水平。(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两个因子中,抑制性焦虑是更不具适应性的因子,与中蒙两校医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和心盛水平的关系更密切。医学生的预期性焦虑对其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与抑郁和焦虑水平及心盛水平都存在正向关系。医学生的预期性焦虑与心盛水平的正向关系在强调长期导向的中国文化下更明显。(3)在中国医学生被试中,自我慈悲积极成分能缓解抑制性焦虑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但会增强预期性焦虑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4)蒙古医学生被试的自我慈悲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