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关联研究 收藏
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关联研究

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关联研究

作     者:蒋献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孔雪松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多维贫困 建设用地扩张 脱钩关系 集中连片特困区 

摘      要:贫困问题在全世界共同存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实现目标,消除全球贫困的实现路径成为学术界重要探讨和政府部门热切关注的内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快速且高质量地脱贫更是责任重大。为此,中国通过划定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道路。集中连片特困区聚集中国所有重点贫困县,地理环境脆弱且约束性明显,人地关系极为恶劣,致贫因素错综复杂。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特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活跃,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困区经济动态发展与土地开发活动之间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以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505个县为研究区,开展贫困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关联研究。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自然三个维度贫困指标体系,测度特困区2000-2020年不同维度和综合维度的贫困水平,揭示特困区20年贫困动态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建设用地面板数据,选取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和扩张贡献率三个指数构建建设用地综合扩张模型,综合分析特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贫困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模型,探讨精准扶贫前后十年贫困水平和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并提出贫困区可持续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特困区研究期间多维贫困指数先降后升,空间分布呈现“西低东高和“南优北弱的分布格局;2000年经济贫困的空间分布与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相似性最大,空间分布整体趋优,经济贫困对多维贫困贡献度始终占主导且越来越大;2010年和2020年则是社会贫困空间分布与多维贫困最为一致,总体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自然贫困指数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呈现“高-低-高夹层式格局;多维贫困变化呈现强波动性特征,总体变化集聚化和趋优化。2000-2010年以相对低速加深区为主,分布错综分散;2010-2020年转变为变化微弱区占主导,呈现北部变化微弱区连片分布,南部相对低速缓解区与变化微弱区交互出现的空间格局特征。(2)特困区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先缓后快,局部区域扩张急剧,但整体扩张仍较缓慢,以相对稳定型扩张为主。2000-2010年建设用地扩张类型单一,呈现相对稳定型与138个负扩张县域交错分布的态势;2010-2020年扩张加快且集聚化,快变型和剧变型呈现组团化分布,六盘山区西北、武陵山区中部和乌蒙山区东南部成为扩张热点区,且六盘山区变化最为剧烈。各扩张指标与综合扩张指数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分异,整体也是呈现先缓后快的变化态势。负扩张到缓慢扩张甚至快速扩张的过程与不同时期的扶贫政策密切相关。(3)特困区研究期间脱钩关系呈集中化发展趋势,以弱脱钩和强负脱钩波动变化为主要特征。2000-2010年期间,强负脱钩、弱负脱钩和弱脱钩、强脱钩依次位居前四,呈现这四种类型错落分布、其余类型零星出现的分散式分布格局,整体处于不理想的无序分布态势;2010-2020年,弱脱钩取代强负脱钩呈广域连绵的分布态势,脱钩关系逐渐理想化。20年的演变,实现脱钩类型以弱脱钩占主导,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显著改善,但强负脱钩依然存在应引起重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