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制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志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后循环梗死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栓塞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
摘 要:目的:本研究将探讨急性后循环卒中发病的两种常见机制,即动脉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血栓形成所致的闭塞,通过血管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观察,分析这两种发病机制患者血管内治疗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详细的病历资料和脑血管造影结果,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发病机制分为动脉栓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组,分析并比较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局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值,了解后循环栓塞机制对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机制对患者治疗结局产生的影响;并对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有108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符合标准纳入分析,其中栓塞组58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组50例。两组间从发病到血运重建的时间以及接受血管内补救治疗的患者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两组之间的成功再灌注率(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2b-3)也具有差异性(96.6%vs 90.0%;adjusted OR 0.73,95%CI 0.01-42.74;P=0.88)。栓塞组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组的中等预后(改良Rankin评分[m RS]0-3:43.1%与58.0%;adjusted OR 0.63,95%CI0.15-2.50;P=0.51)、良好预后(m RS 0-2:39.7%VS38.0%;adjusted OR 1.59,95%CI 0.37-6.70;P=1.52)、90天死亡率(34.5%VS26.0%;adjusted OR 2.31,95%CI 0.50-10.63;P=0.28)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9%和2.0%;P=0.37)。对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亚组分析发现,上述临床结果在组间也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潜在病理发病机制对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功能结局和治疗安全性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