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是枝裕和电影的物哀美学研究 收藏
是枝裕和电影的物哀美学研究

是枝裕和电影的物哀美学研究

作     者:顾淼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希娟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      题:是枝裕和 电影 物哀 美学 

摘      要:是枝裕和是当代日本一位杰出的独立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作品自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追捧并屡获国际电影节奖项。1995年,是枝裕和凭借其首部故事片《幻之光》获得了第5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该片因其纪实性的艺术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叙事视角而受到世界影坛的青睐。崭露头角之后,是枝裕和相继拍摄了《下一站,天国》《距离》《无人知晓》等十一部电影,这些作品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世界影坛的认可。2018年他更是凭借电影《小偷家族》突破重围,成为平成时代唯一一位摘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纵观是枝裕和的作品,死亡、成长和家庭是其创作的核心主题,透过影片所呈现出的美学意识,因受到了日本民族思维特征的影响而展现出具有东方美学特质的物哀韵味。正因如此,是枝裕和被公认为是继小津安二郎后“最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导演。目前学界对于是枝裕和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创作主题、艺术风格等方面,很少有关于影片呈现出的物哀审美意识的论述。因此本文选取是枝裕和的十四部故事片,从东方美学视角出发,结合是枝裕和作品在主题、叙事和视听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特征,探讨物哀美学在其影片中的表现方式。本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思路和结构;第二章从阐述物哀美学的发展及其与电影艺术的交融渗透入手,探究是枝裕和电影物哀风格的成因;第三章用物哀美学中“事之心的概念解读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文本内容,分析是枝裕和电影中主题内核、叙事策略及人物角色的物哀之美;第四章将物哀美学中“物之心的概念与是枝裕和电影中的视听语言相结合,通过对电影中的静物意象、镜头语言和声音造型的分析,总结物哀美学在其影片视听方面的具体呈现;第五章着重论述是枝裕和的创作根植于东方美学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阐述是枝裕和作品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美学构建和发展所提供的有益启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