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志忠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5[文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媒体监督 公司治理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薪酬粘性 在职消费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的报道却充斥着人们的眼球。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与高管薪酬不匹配,出现营业利润大幅下滑,而高管薪酬不降反升的现象。一般而言,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信息呈现不对称的情况中,代理人问题的处理以及对高管与股东利益的兼容进行保障的机制中,薪酬契约是其中较为主要的。薪酬契约的制定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可以促进企业高管不仅会使得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也能为公司和股东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实现统一,代理人问题得到缓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设定高管薪资水平时,通常会将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的企业业绩相挂钩,使两者成正比。当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同向变动时,则认为薪酬契约机制是有效的。但是,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与预期不符,会出现偏离。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强度较弱,信息传递不通畅的时候,高管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业绩表达并不可观时,为自己的工资申诉,索要高额薪酬或是侵占更多的在职消费。在业绩上升时,高管可能会邀功;而业绩下滑时,高管又可能会卸责,出现薪酬粘性的问题。这些情况说明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失衡,可能会导致薪酬契约机制的失效,代理成本上升,企业业绩下滑。在如今互联网与媒体业爆炸式发展的现状下,网络的浏览量和销售量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流量所代表的利益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目标。为了赢得更多的流量关注,媒体在报道的选择上往往会先声夺人,博人眼球,高管薪酬异常的问题也成为了热门候选。在媒体对该事件的长期关注与报道下,我国政府部开始对高管“天价薪酬事件重视,并随后颁布了“央企高管限薪令。同时,由于媒体的广泛报道,企业的经营绩效与高管薪酬等相关信息将迅速传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企业站在聚光灯下,其行为也将更加透明,企业行为的影响力也将更大。而借助行政干预、委托代理以及声誉机制等方式,高管层可能会改善其治理行为,以满足股东及市场监管者的需要,因此,媒体预期能够对高级管理层管理行为与其薪资的设定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媒体作为一种可以弥补内部治理机制不足的强而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本文也将基于此角度,探究媒体监督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7年作为观测期间,运用《数行者报刊新闻量化舆情数据库》中每篇标题中提及样本上市公司的主流报道,汇总统计每个样本上市公司每年的媒体报道数量。在此基础上,从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媒体报道热度的变化能否帮助解决公司薪酬治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增强高管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减少高管薪酬粘性特征以及增强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的业绩敏感性等。结合实践研究和理论分析之后,总结出以下结果:(1)上市公司受到媒体监督越多,其货币性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就越强。(2)媒体监督可以减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特征。(3)高管的隐性薪酬-业绩敏感性要弱于显性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媒体监督仍然对其有一定治理效果;且在2012年中央政府控制在职消费之后,国有企业在职消费-业绩敏感性下降,但媒体对其的监督效果将增强。